晨报学记团 | 小记者探访魔术背后的奥秘!日常习作擅于观察细节

在距离不到三米的地方看魔术师表演魔术,是不是就能看出那神乎其神的魔术背后的奥秘了呢?没有!

好,那让我们更近一点,再近一点。好吧!还是没有发现为什么会如此神奇。

为了更好地体验到十一长假期间的“上海生活魔术节”,了解这场大型魔术秀背后的故事,我们的晨报学记团提前参加了一场奇妙魔术夜”的活动。

“魔术奇妙夜”呈现的是近景魔术的魅力,几乎在场的每一位小记者都参与其中,和魔术师PK了各种技能。孩子们深刻体会到,魔术背后不仅有高超的技能,还需要更多的理论知识,其中就包含了数学、物理、化学。只要努力学习,也许在未来,我们每一个小记者都能成为生活中厉害的魔术师。

【小记者采访魔术秀】

我最爱的魔术表演

郭锦彤
(海桐小学 四年级)
魔术表演很有魅力,能把一些东西变出来,也能把一些东西变消失~
妈妈和我参加晨报学记团的“奇妙魔术夜”,我们坐定后,舞台上的幕布缓缓拉开,只见一个穿着西装的年轻人手里拿着一副扑克牌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他把一些牌转换到了另外一只手上,接着,用左手的手指点了几下右手拿着的牌,然后右手在空中一晃,咦,扑克牌顿时不见了!就在我们惊讶不已的时候,他的双手在空中再一晃,啊,那些牌又出现在他的手中了!!太不可以思议了,我的眼睛连眨都没有眨,这牌都去了哪里了呢?更神奇的是,魔术师把牌都摞在一起,手一旋转,牌又消失在空气中了,过了一秒,牌从他的嘴巴里一张接着一张吐出来了,哇,太赞了!
随后不同的魔术师还表演了白水变无色水、飞悬桌子、猜牌等等不同的魔术,每一个都很精彩,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白水变五彩水的魔术表演。这位魔术师拿着一条丝巾,同时另外一只手拿着一个盛放着矿泉水的玻璃杯。他把手上的丝巾在玻璃杯前轻轻一抹,顿时杯中的水就变成了蓝色了!接着,他又做了几遍相同的动作,水从蓝色的变成了黄色、红色、紫色…….最后,水又变成了最初的矿泉水,魔术师还喝了一口!这个魔术我实在是太喜欢了!
演出结束后,魔术师告诉我们这群小记者,他是从高三开始学习魔术的,他每天利用课后和休息的业余时间来练习魔术的手法和基本功,每天要练习三个小时左右,他现在已经成为了上海魔术家协会的一名成员。
通过这次魔术表演,我觉得,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不断付出努力,只要定下一个目标,每天不断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
记者点评:可以看出这位小记者整场演出都看得非常仔细,而且融入其中,被魔术师带入到了氛围中。其中文章详写了扑克魔术,对魔术师每一个动作的刻画,像慢镜头一样突出了魔术的神奇之处。不过文章中“的”用得过多,写完后如果自己读一读,一定会发现有可打磨之处。
魔术的魅力
孙多多
(虹口区六中心小学 四年级)
舞台上,一位高高瘦瘦的身穿蓝紫色西服的魔术师正拿起一副牌对大家说:“小朋友们,我可以在10秒钟内把所有的牌都背下来,你们信不信呢?”“不相信!”大家一脸疑惑。10秒钟到了,魔术师让台下的小观众随机抽取三张连着的牌,并让我和一个同学说出左右两张牌的数字,接着,魔术师神秘地说道:“中间这张牌是黑桃二,对不对?”“哇,太厉害了!”我们欢呼起来。随后,魔术师为我们揭晓了这个魔术的奥秘,原来他故意让我和一个同学说出左右两张牌的数字,把大家的目光和注意力都吸引到这两张牌上,在这个同时,他就熟练地用技巧偷偷看到了这张牌。
“啊!原来是这样!”“老师这个魔术师骗人的!”台下呼声一片。这时,魔术师笑着说;“你们看到的,你们相信的,真的存在吗?有时假比真更容易让人接受,重要的是我们更愿意去相信哪一个。如果说魔术是假的,但它带给我们的感受却是快乐的,无比真实的,一切是那么真切地发生在我们眼前,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魔术不一定为虚’”。
以上这一幕是我和妈妈8月16日在题梦空间所参加的“奇妙魔术夜”活动上所发生的。刚才这位就是著名的王一狄老师,他是上海魔术家协会成员,也是2019年迪士尼特邀魔术师。王老师说他是从高三开始学习魔术的,今年二十七岁,已经学了十年的魔术了。因为对魔术的热爱,所以他一直坚持这份事业。
接着上场的是一位光头、戴着眼镜的叔叔。他是上海生活魔术节《梦幻海上》大型魔术秀的艺术总监。他为小朋友们表演了“鸭子找牌”的小魔术后,又介绍了《梦幻海上》的创作过程。其中有一位出生就双手残疾的朋友,当他说要成为魔术师的时候,别人都笑话他,都说不可能。但是几年后,他竟然编了一套特别的洗牌手法,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张老师对我们说:“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只要你去想办法解决都有可能完成。”
在这次“奇妙魔术夜”上我们还看到了很多魔术表演:超级计算力、帽子变硬币等等。通过这次零距离与魔术师的接触,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魔术的乐趣和魅力,体会到了魔术师们对这个艺术的热爱,长期坚持并且不懈的努力,把快乐、梦幻的魔术呈现给观众们。  
记者点评:“眼见不一定为实,魔术不一定为虚”。这位小记者的体验文章写得非常生动有趣,一开始就能抓住读者的眼球。作为三年级的小记者来说,可以写出这样质量高的文章,实属不易。文章对其中一个近景魔术的描述非常具体,小记者的观察力非常不错。
【小记者日常习作】

爱的马兰头

晨报小记者 耿米珈
(民办华东师大二附中紫竹双语学校 六年级)
我回到老家,心心念念想吃门前田里妈妈种的马兰头,便对妈妈说:“给我摘盆马兰头,晚上吃吧……”
妈妈不语,只是熟练地换上了围裙和胶靴,又在厨房里忙了会,便出门了。出门前,她叮嘱我看书看累了就小憩会儿,桌上有水果和糕点。
抬头看钟的时候,发觉已不知不觉过了一小时。我起身活动下筋骨,又顺手往嘴里塞着妈妈准备好的水果和糕点。初春的窗外,温度升高了起来,一切都是这么悠闲自得。
我无意间望向门缝,却看到了这样的一幕:满头大汗的妈妈,正趴在田埂里目不转睛地寻找着暗绿色的马兰头,生怕错过鲜嫩的一棵。头顶的白发显得格外刺眼,我心里一惊,原来我很久没有回家,妈妈居然有了那么多白发。这时,妈妈慢慢站了起来,弓着背,我心里又一惊,我真的是很久没有回家,妈妈都已经有点驼背了。只见妈妈双手扶着自己的腰,不时敲打着自己的后背,脸上虽写满疲惫,嘴角却上扬着,和邻居们闲聊着我回来的事,而我的心里却五味杂陈,眼眶也湿润了起来。
妈妈或许是感觉到了我的注视,朝我的方向回望了下。我慌慌张张地坐回书桌旁,假装又看起书来,却完全不知看了些什么。
“吃晚饭了,有你爱吃的马兰头……”妈妈招呼着我出去吃饭。其实,马兰头有一股浓重的药味,有人始终吃不惯这道菜,而我不知为何从小就喜欢。
餐桌上,我默不作声地吃着,妈妈在一旁不时给我夹菜。每一口,都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终于明白我为什么喜欢马兰头——因为它是妈妈种的,它是妈妈采摘的,它是妈妈烹饪的。那是妈妈的味道,那是爱的味道,那是我最无法割舍的味道!
编辑点评:母爱,浓得化不开,笔下道不尽。苦涩的马兰头,因为母爱的润泽而成了“我最无法割舍的味道”。较为平实质朴的语言,正如同默默无言的母爱。

图/视觉中国

竹园的冰淇淋

晨报小记者 胡君樾
(浦东新区建平香梅中学 六年级)
“嘶,嘶——这味道真爽,太好吃了!”我吃着冰淇淋,不禁发出了感叹。一晃眼,我就要毕业了,这五年来最难忘的就是竹园小学的冰淇淋了。
又是一个六一儿童节。在大队集会后,卢老师宣布:“请每班派两名同学到门卫室领取冰淇淋。”“耶——”全校同学都欢呼起来,那笑声盘旋在校园上空久久不散。回到班级里的同学也都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今天居然有冰淇淋吃,好期待啊!”这回的冰淇淋很独特,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老师还破天荒地给我们看了电视,边看电视边舔着冰淇淋:草莓味,酸酸的;海盐味,咸咸的;香芋味,香香的……各种口味的冰淇淋,使我们的六一节变得更加多姿多彩。竹园的冰淇淋,是老师给我们的节日礼物。
四年级期末,六月底的天气异常炎热,只有头顶上那四个大电风扇苟延残喘地转动着,“吱呀吱呀”中送来了阵阵热风,同学们仍汗流浃背着。很快,三位任课老师陆续进了教室:“同学们这回考试成绩都不错,所以我们请大家吃冰淇淋!”同学们听了都欢呼雀跃起来,拍桌子的,大喊大叫的,激动地抱在一起的,闹腾得快要把教室的天花板都给掀了。不一会儿,王老师的“可爱多”到了,我看得眼睛都直了,口水禁不住快要流下来了。过了一会儿,冰淇淋终于发到了我手上。我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用舌头缓缓地在冰淇淋上舔了一下,甜甜的、滑滑的,带着丝凉意,脸上露出了享受的神情。很快就剩下最后一口巧克力了,我把它送入口中,却迟迟舍不得嚼,含在嘴中。巧克力慢慢在舌尖融化开来,语文考到“优”的甜蜜和那冰淇淋的甜味混合在一起,我感到冰淇淋的味道变得越发甜腻了。竹园的冰淇淋,是老师对于我们进步的奖励。
转眼就迎来了毕业典礼,散场后,五年级的全体老师请我们吃最后一次冰淇淋。冰淇淋很快到了,还是我们最喜欢的巧克力味。同学们不像往常吃冰淇淋时一样喧闹,都默默地打开包装吃了起来,这回我们都很珍惜,连全班吃饭速度的最快的小吴也吃了很久。我轻轻地咬一口,在甜甜的冰淇淋中我尝到了一丝苦苦的味道,最后一口时,我感受到了毕业的喜悦、同学的不舍,还有老师们的祝福,我的眼泪犹如开闸的潮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竹园的冰淇淋,是老师对我们未来的深深祝福和期盼。
竹园冰淇淋的味道是丰富的、甜蜜的,吃着“可爱多”长大的我们愈发可爱了。可惜,以后我再也品尝不到竹园的冰淇淋了,它成了我小学时代最美好的回忆。
(注:此文写于作者从浦东新区竹园小学毕业之际,是给母校的临别礼物。)
编辑点评:总结小学五年生活,不写课程,不写活动,不泛泛写师生和同学情,而选择以三次老师请客吃冰淇淋的故事为素材,显示了小作者独到的眼光,奠定了文章成功的一半。三次吃冰淇淋的心情不尽相同,但小作者都写出了真情实感,尤其是最后一次品尝时,冰淇淋依旧是甜的,可空气中却弥漫着离愁别绪,很是动人。

图 / 视觉中国

秋日晴空

晨报小记者 张  乐
(浦东新区进才实验小学 五年级)
早晨的阳台,我坐在那儿,感受着阳光温柔的爱抚。灿烂的阳光为万物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面纱,眼前的桂花树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随着微风轻轻飘动,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与安详……
可是没过多久,太过热烈的阳光刺得皮肤生疼生疼的,身前的一栋栋高楼没能挡住热辣的阳光。这时,莫名的让我有一丝焦躁,让人觉得有几分压抑。过了一会儿,厚厚的云层终于遮盖了猛烈的阳光,使人油然而生一种沁凉感。只可惜,眼前的桂花树也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让人不禁怀疑刚才那生机勃勃的景象是否只是一场梦呢?我踏着还残留着一丝温热的石地板,回到房间。
傍晚,我坐在沙发上,远远的望着阳台,这时没有了耀眼的夕阳和灿烂的晚霞,天空显得惨白,只有几片惨淡的乌云还飘在空中,眼前的桂花树也没了先前熠熠生辉的样子,只留下一片灰暗。
夜晚,我再次来到了阳台上,秋夜的清风轻柔地抚摸着我,让我感到无比的轻松愉悦。连绵的云彩为漆黑的夜空涂上了一层淡淡的紫色,一个个夜灯竖立于树的底部,被点亮的树“沙沙”地摇动着绿幽幽的叶片。可惜的是,眼前的桂花树此刻却漆黑一片。放眼望去,远处车灯忽闪忽闪的,一辆辆飞驰而去的汽车,打破了夜的寂静……只是这晚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那皎洁的明月与满天的星斗。
我轻轻地叹了口气,带着一丝遗憾,踏着冰凉的石地板,返回了房间……  
编辑点评:清晨、上午、傍晚、夜晚,一天之内的不同时段,于家中阳台沐浴阳光,竟有层次如此丰富的感受,不禁为小作者的敏锐的观察力、感知力和细腻的笔触点赞!

活动带教:程怡
文字点评:程怡、柳成荫
注:本文图文系晨报学记团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侵权必究。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晨报学记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