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大数据:上海“老克勒”都在玩些什么?

基于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平台,“银发经济”也开始进入数字化加速期。

周到君从口碑饿了么了解到,过去一年,选择在KTV下午时段消费的50岁以上中老年人比青年群体高出近20%;老年相关商品的外卖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超过3.5倍,其中医药类和商超用品等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4倍。

错峰唱k爱健身,他们过得很时髦

 “这个时间段,属于商家的闲时,口碑上好多商家都有折扣,我们上午要买菜晚上要接孙子,这个时间段那就是性价比最高的黄金时间段。”66岁的杨志敏得意的分享着省钱的小方法。

除了ktv,如今50岁以上的消费者还是通过口碑预订功能享受最低3折错峰就餐优惠的主要人群之一,并且成为足疗按摩、休闲娱乐、健身房等场所使用团购券比例最高的人群。

数据显示,最受上海老人欢迎的消费方式依次是:休闲娱乐、美容美发SPA、书店、亲子消费、k歌和健身运动。在与全国其他一二线城市比较中,上海老人的对书店、健身、亲子消费的偏好度都挤进全国前十,分别排名为第七、第九和第三。

相比上海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上海“老克勒”在健身运动类消费的同比增速达168%,在美容美发spa的消费增速达21%,ktv的消费增速达54%,亲子消费增速达125%,休闲娱乐达35%,书店达22%。

外卖新生活,下单广场舞鞋、唱戏机

数据显示,这一年在全国,老年相关商品的外卖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超过3.5倍。其中,上海的老年商品外卖订单量增幅超过8倍。其中,医药类、便当类和商超用品等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4倍。

老年人通过饿了么买得最多的是医药类、便当类和商超用品。在商超用品中,越来越多老人开始尝试外卖下单老花镜、广场舞鞋、唱戏机等等生活用品,外卖平台也开始为老年人丰富的精神生活提供应急保障。

轮椅尿壶行军床,居家、住院都需要

老年人的外卖需求也让商家看到了商机,平台上出现了不少无糖、木糖醇版的蛋糕、无胡椒粉的高汤、可选米粒状态和面食软度的主食等等。同时,上海的外卖轮椅、尿壶和拐杖等单品订单量全国第一。

在住宅区的订单中,便当类订单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其次是医药类和甜品类。在医院的所有外卖订单中,来自便利店和大型商场的订单量占比超过6成。

其中,订单量较高的诸如成人护理垫、行军床、坐浴盆等住院必备用品。外卖下单这些商品,也成功“解放了家属的双脚”,可以让他们更安心陪护亲人身旁。

■上海潍坊街道老人在下单

远程下单,儿孙辈为长辈点好吃的

数据显示,近一年来,在上海,备注提及送给长辈的外卖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超过1倍,越来越多无法随时陪伴在老人身旁的子女孙辈开始尝试用外卖传递无时无刻的关心。

过去一年,上海的一位刘女士给长辈下单外卖287次,她最常点农家菜和土豆粉。她最常给商家的备注留言就是:不吃辣,青辣椒、红辣椒以及辣椒油都别放;菜一定要熟透,怕老人咬不动。除了送到家中,很多孝顺外卖订单被送往住院部、敬老院、老年协会等。

在上海,最受欢迎的品类主要是美食和甜品类。同时,为老人远程下单的药品、水果生鲜等品类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倍。

 “麻烦直接送到养老院5楼513老人的桌上,老人94岁了!谢谢!”“80多岁的爷爷住院了,奶奶在照顾!辛苦外卖小哥送到房间里,辛苦了!一定给好评!谢谢!”“麻烦胡萝卜里面不要放绿辣椒,菜真的好吃,良心厨房,不油不腻,百吃不腻丫,百岁老人御用的午餐,谢谢老板。”“牛奶日期要今天的,买给90岁的爷爷喝的,谢谢!”“家中老母年岁89就想吃刚出锅热的,谢谢,添麻烦……”从下单备注可以看到,不少儿孙辈给80、90、甚至百岁老人下单新鲜的饮品和健康的食品。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妍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