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 | 重阳糕热卖,却鲜见糕上那一面小旗


国庆长假第七天,又逢重阳节,清晨6:30,南京路步行街上的一家老字号糕团店前已排起长长队伍,售卖重阳糕的窗口也早早开启售卖。

购买者中不乏住得偏远的市民,一位阿姨从莘庄坐地铁特意赶来购买,她告诉周到君:“今天去看老爸老妈,爸妈就喜欢吃这家的糕团。”

重阳节吃糕是一个传统,已经成了不少中老年市民的习惯。不过也有市民说,虽然现在重阳糕越做越精致,插在重阳糕上的小旗子却见不着了,好像缺了些氛围。

重阳习俗:每年重阳节都是秋高气爽的时候,也正是茱萸成熟之时。古人认为,茱萸能够祛病驱邪,所以就在这一天头插茱萸枝。古代文人于重阳结伴出外登高赏茱萸,重阳节插茱萸还有思念亲人的寓意。尤其在唐代,白居易、杜甫、寒山等诗人均有吟唱重阳登高及插茱萸的诗。最为脍炙人口的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后来重阳节又增添了吃“重阳糕”的习惯,“糕”谐音“高”,吃“糕”即符合“登高望远”之习俗,所以在重阳节登高时吃糕,象征步步高升。到了宋代,汴梁每逢重阳必有糕,糕上插各色小旗代表茱萸,既含登高意义,又示插茱萸风俗。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任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