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受阅一生光荣,走过天安门那一刻,我内心超激动,这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记忆。”10月5日,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五支队十一中队的教室内响起了热烈掌声:原来,参加国庆阅兵预备役部队方队的夏锦杰刚从北京返沪,就来到了曾经服役的部队,与昔日战友们分享自己的阅兵故事。
4次筛选最终脱颖而出
来自松江的夏锦杰,2016年9月入伍后,勤学苦练、严以律己,以过硬的军事素养和作风养成被挑选成为一名纠察队队员。“我就喜欢军营的那种感觉”。
据了解,夏锦杰家里三代从军,这让他从小就立下了从军报国的志向。
爷爷夏财富曾是一名坦克兵,后转业到地方工作;父亲夏晓勇也是从军20余年,转业后还作为上海第八批援藏干部,在海拔4447米的西藏定日工作三年;母亲徐红霞也曾在武警上海总队医院从医四年。
家庭环境的熏陶,让夏锦杰从小就深深地爱上了军营。
2018年9月,从执勤第五支队退伍后,他入选参加了上海空军预备役某部,每天坚持按照部队的作息时间,准点起床、工作、训练。
今年3月,一次偶然的遴选机会,夏锦杰接到母亲电话,“儿子,街道在征集国庆阅兵人员报名,你要不要报名啊?”一听这话,夏锦杰激动不已,毫不犹豫地答道,“这个必须要报名啊!”
就这样,他通过街道报名,再经区武装部审核,而后再经上海市选拔,最终按照1:25的比例,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中预备役徒步方队候选名单。
集训一次,淘汰一批,他经过了4次筛选,最终脱颖而出,成为预备役徒步方队的一员。
回往日中队分享阅兵故事
战友们见到夏锦杰脸上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整个脸颊多了一道白印。“这就是传说中的‘阅兵印’。”夏锦杰骄傲地指着脸上的“白印”介绍说,在阅兵训练中,他们都要用帽带固定住大檐帽,时间一长,脸上就会留下这道醒目的“勋章”。
“徒步方队最大的讲究叫‘四线三功’,即帽线齐、手线齐、枪线齐、脚线齐和踢腿功、摆臂功、站立功,要求军姿两小时不动,正步200米、齐步1000米不乱。”夏锦杰介绍说。
为了达到几近严苛的标准,夏锦杰和其他战友们每天高强度训练10小时以上,每个月踢坏两双皮鞋。提起集训的日子,夏锦杰的记忆宛如昨日,“每天能走26公里,其中正步踢约8万步。”
“我之所以能刚进预备役就选去参加阅兵,是因为在老部队的基础打得牢。以前在纠察队时,班长就常讲‘打铁还需自身硬’。于是,在老班长的督促下,我常被选去当队列示范兵。”夏锦杰回忆道。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看着受阅官兵的无上荣耀,背后付出的是无比的艰辛。对于我们来说,要想在部队建功立业,做出一番成绩,那就必须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刚听完夏锦杰的故事,战士白云飞不禁感慨。
“邀请自己单位退伍的战士来队分享阅兵故事,让身边人讲自己故事,更有说服力,就是要让大家切切实实感悟爱国、拼搏、坚韧的真正意义。”支队政治工作处主任杜志文说道。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荣思嘉 陆振鑫 李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