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诺贝尔奖

徐惠芬

10月7日至14日,2019年诺贝尔奖各分项奖将陆续公布。而在这个月,对诺奖有趣模仿的一个奖——“搞笑诺贝尔奖”刚在美国办完颁奖典礼。

听名字,“搞笑诺贝尔奖”似乎很不正经,甚至有哗众取宠的感觉。再看奖杯、奖状、奖金,似乎也一样的不靠谱:奖杯由咖啡杯改制,奖状由普通纸张打印,奖金则是一张10万亿面值的津巴布韦纸币,约合人民币2.8元。

再看看获奖的研究成果,也让人忍俊不禁。

比如,获今年“搞笑诺贝尔奖”化学奖的是“对5岁儿童一天唾液分泌量的调查研究”;获物理学奖的是“毛鼻袋熊大便为方形的原理研究”;获经济学奖的是“哪个国家纸币最适合危险细菌传播的测试”;获工程奖的是“婴儿换尿布机”;获医学奖的是“意大利披萨或能防范疾病和死亡的证据收集”……

看起来就像一场闹剧,但只是“看起来”。

若知晓了这个奖的颁奖嘉宾和工作人员阵容,就会意识到,这个奖不可小觑。今年,“搞笑诺贝尔奖”的颁奖嘉宾包括真正诺贝尔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教授(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杰罗姆·弗里德曼教授(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及理查德·罗伯茨博士(曾获诺贝尔医学奖)等。事实上,自1991年首次举办以来,由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为“搞笑诺贝尔奖”得主颁奖,已经成了传统之一。

“搞笑诺贝尔奖”的另一个传统就是往颁奖台上“扔纸飞机”,而多年来打扫场地纸飞机的是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罗伊·格劳伯,他也是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这些科学大佬级人物愿意来凑这样一个热闹,甚至愿意“打扫场地”,显然,这个热闹并不简单。

事实上,“乍一看让人发笑,随后却能引人深思”是“搞笑诺贝尔奖”的主要评判标准。不少获奖者本身也是各自领域内的专家,还有获奖者后来获得了真正的诺贝尔奖:2010年诺贝尔奖物理学奖的获得者安德烈·盖姆,就曾在2000年获得过“搞笑诺贝尔奖”,当时他的得奖成果是用磁悬浮技术让青蛙浮起来。

浏览“搞笑诺贝尔奖”历来获奖者的名单还可以发现,许多出现在榜单上的科学家所属的国家,也屡屡折桂诺贝尔奖。比如,作为亚洲获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日本,近13年来也每年都有人获得“搞笑诺贝尔奖”。

这种重合恐怕并非巧合那么简单。仔细想来,“搞笑诺贝尔奖”的得奖研究之所以引人发笑,是因为这些研究不仅不高深,甚至“琐碎”“细节”到超乎想象。若研究者没有点较真的科学精神,恐怕也不至于在这些非同寻常、似乎不值一提的研究上花功夫吧。再想想,如果在一个国家,连这样“搞笑”“琐碎”的研究都有专家在认真做,“大”的研究应该更不乏人才吧。

而且,“科学无小事,小事有科学”,一些小的研究也可能引来大的突破。即使这些貌似“小而无用”的研究不能带来大突破,这些较真的研究者也值得尊敬。从这个角度来说,“搞笑诺贝尔奖”值得外界给予更多的关注。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徐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