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到2022年,紧密型学区集团占闵行全区的比例超过50%,且有4-5个学区或集团成为市级紧密型学区、集团,并进一步扩大闵行在全市学区化、集团化建设领域的影响力。
在今日(9月29日)召开的闵行区教育大会上,《闵行区关于推进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同步发布。行动计划明确,在未来的3年内,闵行区将着力加强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
着力加强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
闵行区已成立6个教育集团、13个学区,100%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公办幼儿园。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集群发展形态,并推动了各学区、集团内学校的优质发展、特色发展。
但在整体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过程中,也存在部分学区与集团集群发展动力不足、优质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区域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水平,离社会、百姓对“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都优质”的期望仍有差距。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市教委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推进闵行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各级各类学校办学品质,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明确的工作思路是,坚持以“让闵行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为核心理念,以“社校联动、项目整合、共建共享、机制创新”为工作思路,在未来的3年内,着力加强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
将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建设与“初中强校工程”、“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相结合,与落实推进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求相结合,坚持“三共享、两统筹”(师资共享、课程共享、资源共享,经费统筹、后勤保障统筹),促进学区、集团形成合作共享的常态,激发合作共进的活力,扩大合作共建的效能,提高学区和集团整体办学水平,提升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计划到2022年,紧密型学区集团占全区比例超过50%,且有4-5个学区或集团成为市级紧密型学区、集团,并进一步扩大闵行在全市学区化、集团化建设领域的影响力。
学区集团内推进小初高贯通式教育
行动计划所确定的工作目标,包括形成一套办学机制、实现两个“百分之一百”、建设三类共享平台以及增强四项发展特色等。
形成一套办学机制。明确学区办公室和集团核心校在集群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地位,激发各成员学校特色办学的创新活力,落实街镇和社区在地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职责任务,开创每个学区集团合作共进的良好局面,形成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建设的常态工作模式、长效运行机制。
实现两个“百分之一百”。充分调动每一所成员校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加大专项投入,增加第三方专业服务,扩大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学区或集团共享教育资源覆盖100%学生;创设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教师集群发展平台,创新教师管理办法,使100%的教师参与学区或集团集群建设。
建设三类共享平台。围绕“三个共享”,结合优质资源分布、学校发展特点等因素,构建优质课程共享、师资培养与流动共享、教育设施资源共享三类平台,形成各学区、集团的共享菜单、工作路径、实施策略。
增强四项发展特色。培育学区和集团特色文化,依托街镇和社区资源,推进小初高贯通式教育,在学区、集团内形成“一条龙”布局,在科技、艺术、体育、劳育四个领域充分发挥优势、打造品牌,培养具有高雅情趣、特长明显的高层次人才。
促进学区集团内的教师柔性流动
行动计划在促进师资队伍共建共享方面,有具体的措施。
促进教师柔性流动。鼓励学区或集团的核心校或其他有需求的学校教师、管理干部,以柔性流动方式,赴学区或集团内的其他学校交流轮岗、指导带教、相互学习,促进干部、教师有序流动。
建立干部、教师柔性流动数据库,同学段学区、集团内学校每年教师交流轮岗人数应达到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20%,跨学段学区、集团的学校每年教师交流轮岗人数应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5%,其中骨干教师比例均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
学区内幼儿园每年教师交流轮岗人数应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5%,其中骨干教师比例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30%。
探索集群式师资培养。发挥名校长名师工作室、特级校园长培训基地等在学区、集团内的专业引领作用,优化骨干培育基地、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班主任工作室、心理健康分中心等在各学区、集团的设点布局,促进学区、集团内干部教师专业发展、素质提升。
探索开展学区、集团内师资培训机制,形成市级培训、区级培训、学区集团培训、校本培训的教师培训新架构。经学区、集团组织申报,区级教育部门审核认定,教师在学区、集团内参训可记入校级培训学分。鼓励并规范学区、集团层面的课堂交流展示、教科研活动的开展。
学区集团内要建设高品质共享课程
开展教学实践共研。学区、集团建立同学段开展教师联合备课、联合教研,跨学段开展“衔接教育”、合作科研等活动机制,促进学区、集团内教师形成互相合作交流的工作状态。探索实施教师走教、学生走校、信息化同步教学等多种课程教学互动模式。
集中学区、集团专业力量,帮助各校在提升基础型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打造特色课程品牌,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推进优质课程共享。建立健全学区、集团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名师带教、教师走教、学生走校或依托闵智教育学堂等方式,扩大优质课程受益覆盖面。
力争每个学区、集团有2-3门高品质共享课程,其开设年级在学区、集团内不少于三分之一的学生有共享优质课程的学习经历。
学前阶段,各学区建设1个幼儿园课程基地,形成1-2个具有特色的幼儿园共同性课程优质资源库;学区内各幼儿园应积极推进共同性课程的园本化、特色化和优质化实施。逐步打造有品牌特色、有文化特质的学区、集团。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斌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