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中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不急于实施比较大的降息和量化宽松的政策

9月24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召开首场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介绍,70年来中国金融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基本建成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建成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便民利民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了有效维护金融稳定的金融监管体系;基本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金融调控体系;基本确立了面向全球、平等竞争的对外开放体系。

另外,近期,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央行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央行采取了降息或者重启量化宽松(QE)的货币政策措施。此前,央行两次降准之后,市场方面对央行进一步降息的预期也有所升温。对此,易纲给出了明确答复。他指出,中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坚持稳健取向,并不急于像其他一些国家央行所做的那样,有一些比较大的降息和量化宽松的政策。

易纲表示,中国是一个大型经济体,货币政策主要服务国内经济,所以货币政策主要是“以我为主”,考虑国内的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来进行预调和微调。目前,中国经济处于合理区间,物价处于比较温和的区间。在转型升级中,我国遇到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主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

综合分析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他指出,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当保持定力,坚持稳健的取向。既要稳当前,即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速度和名义GDP的增长速度大体相当,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同时,也要注意保持杠杆率稳定,使得整个社会的债务水平处于可持续的水平;此外,还要考虑长远,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改革的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我国货币政策“施展拳脚”的空间依然较大。易纲表示,目前中国在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上,应对下行压力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以货币政策为例,我国目前的利率水平适度,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水平也为今后的宏观政策调整留有充足空间。

易纲强调,我国并不急于像其他一些国家央行所做的那样,有一些比较大的降息和量化宽松的政策。在整个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应当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在尽量长的时间内延续正常的货币政策,这样对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老百姓的福祉是有利的。

他认为,未来几年,全球范围内如果哪个主要经济体还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那么这样的经济体应当是全球经济的亮点,也应该是市场所羡慕的地方。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商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