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上海学子在世界技能大赛夺金!他为何放弃重点高中选择中本贯通?

日前,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俄罗斯喀山落下帷幕,中国代表团成绩耀眼,勇夺16枚金牌、14枚银牌、5枚铜牌和17个优胜奖。其中,上海选手斩获2枚金牌、1枚银牌、3个优胜奖。

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的选手徐澳门斩获车身修理项目的金牌。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学生陆亦炜夺得花艺项目金牌
今天,上海升学为你揭晓这两位选手夺金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世界技能大赛每两年举办一届,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陆亦炜同学和徐澳门同学用自己的勤奋和天赋,诠释“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实现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 

闭幕式上,中国上海作为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举办地,接过世界技能组织会旗,也标志着世赛进入中国时间、上海时刻。  

 

他把五星红旗挂上比赛工位 

在俄罗斯喀山,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开赛那天,徐澳门做完了赛前准备,拿出了一面准备好的五星红旗,挂在了自己比赛工位的墙上。“我把国旗铺得很平,这让我觉得特别有仪式感,心里有底气,暗暗给自己一种力量。”徐澳门说。 

接下来的22个小时,来自23个国家的选手共同挑战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徐澳门的成绩一路领先,最终以提前20分钟完成的战绩和出色的表现夺得金牌。颁奖典礼上,当听到广播报自己的名字,徐澳门兴奋得大喊一声,身披五星红旗站上了最高领奖台。

荣誉来之不易,总耗时3天半的比赛,对选手的毅力和体力都是极大考验,而对徐澳门来说,在杨浦职业技术学校车身修复专业的学习和训练经历,让他拥有了这份十足的底气。 

作为培养世界技能大赛冠军的摇篮,杨浦职校有完善的技能训练梯队体系。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中国专家组组长叶建华说,一位选手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一支专业团队的努力和后勤保证。在杨浦职校,对世赛训练的准备从来没有松懈过。 

在杨浦职校的实训基地,赛前的强化训练中,专家组和教练组为徐澳门模拟了比赛场景,甚至播放举办地俄罗斯的民歌及嘈杂的环境声,用以真实模拟比赛现场,帮助选手调整心理、排除干扰、细心操作。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金牌选手徐澳门指导新一届参加国赛的选手)

 

不断反复的六大模块训练中,徐澳门需要在A模块诊断车辆前纵梁损伤情况,对轻微损伤进行拉拔校正修复;在B模块进行结构件的更换,及在C模块中做非机构件更换。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中国教练组组长马波介绍,在难度最大的B模块,总共22小时的规定比赛时间中,光是拆解纵梁等结构件就需花费约10小时,百余个焊点的分离技术,极大考验选手的细心和体力。而在其他模块,还需进行钢制面板修复、铝制面板修复、塑料件修复等。专家组、教练组都力求在“动作规范”和“精细操作”上严格要求选手,“世赛的误差范围允许在0到1毫米,而我们提高标准,选手误差范围控制在0.5到1毫米,要求更精细。”马波组长说。 

所以在备赛期间,徐澳门每天从7:30开始到晚上21:30都处于“工作状态”,除了吃饭上厕所和记训练笔记,其余时间都在实训。

(杨浦职校参加新一届国赛的选手正在车身修理项目实训基地训练)

 

“实际上,选手在集训阶段每天的工作量至少要达到比赛日的两倍,最后一两个月冲刺阶段的工作量要达到比赛时的1.5倍。”叶建华说。 

训练过程中还有个小插曲,数月前徐澳门意外摔伤了右手,他坚持训练,后来通过核磁共振进一步检查发现骨折了,医生建议立刻手术或休息,徐澳门害怕被劝退依旧忍痛训练,“操作时隐隐作痛,拿榔头的时候明显感觉达不到规定的动作力度。”即便如此他还是咬咬牙进行高强度训练,这个小“秘密”硬是到比赛后才被揭晓。 

 

放弃重点高中 遵从兴趣选择中本贯通 

上海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的陆亦炜,是个阳光开朗的上海少年,他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勇夺花艺项目金牌。

陆亦炜说,自己是中本贯通的第一届学生,当年中考一模考的分数达到了区重点线,可考虑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他毅然放弃了搏重点高中,而选择了“3+4”的中本贯通,今年9月,他已升入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继续学习。 

“我喜欢做手工,喜欢往外跑,了解新鲜事物,但也不荒废学业。中本比起普通中专、高中的优势,是我能提早学会专业知识,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两者优点相结合,加上兴趣广泛,让我拥有特殊的资源。”陆亦炜说。 

陆亦炜在学习中善于研究属于自己的方式,他思维活跃,创意能力不错,为了制作一个让自己满意的花束,他甘愿练上三遍、四遍、五遍,哪怕练到手抽筋,甩甩手接着干,一遍遍画着草图,一遍遍构思着新的作品。 

备战喀山,从上海市选拔赛到进入国家集训队,在十进三和三进一的比赛中,他获得最后的冠军,最终得到赴喀山参赛的资格,用陆亦炜的话说,“这个机会是我人生中的里程碑”。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金牌选手陆亦炜指导新一届参加国赛的选手)

 

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比赛历时4天19小时,共要进行花束、切花装饰、植物设计、新娘手捧、壁挂以及3个神秘箱共9个作品的比拼。专家组为陆亦炜设计了科学的训练方案,除了进行色彩学、架构学、美学等基本功训练外,学校老师还带选手参观美术馆、赴雕塑公园调研,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并根据“以万变应多变”的原则制定了100多种预案,冲刺阶段进行了8次全流程强化训练,并反复修正,制作了参赛“葵花宝典”。

(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参加新一届国赛的选手正在花艺项目实训基地训练)

 

花艺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朱迎迎介绍,花艺项目属于时尚创意类,由第三方全封闭命题,这对选手的应变能力、临场发挥能力、创意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基本功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比赛第一天上午10点才公布试题,共8个模块,其中三个惊喜模块,而在实际比赛时,其中一个惊喜项目中又出现2个不同的模块。”到达喀山后,陆亦炜和教练组老师们马上投入备赛状态,别的选手去市容参观,而他们却逛遍了喀山市场,把能找到的花材、花布、花瓶等辅料都摸了个遍。 

比赛中,有一个神秘箱抽到了10个套娃和60个玻璃瓶,有些选手有些懵,而陆亦炜及时调整心态,灵机一动,将套娃放在玻璃瓶中央衬色,同时用同色系花卉表现出一幅“纽带”寓意的作品,稳稳地锁定胜局。 

而在比赛现场,团队教练组也时刻关注赛题变化、材料变化,选手的心理及体能状态,同时基地保障人员全力辅助,分工合作,齐心协力,为选手助力。

千锤百炼 匠心筑梦 

在昨天举行的职业教育献礼新中国70周年座谈会上,市教委职教处介绍,在本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代表中国出征的63名选手中,上海贡献了10名,其中有4名是来自上海的中高职院校(中职3名、高职1名);另外还有5名来自健康医学院、商学院、海事大学以及上海交大等高校,主要也都是应用型高校;还有一名来自东航的选手,也是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毕业生。 

最终,有2名选手夺得了两个项目的世界冠军。在上一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同样是2名来自中职的选手夺得了冠军,实现了上海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金牌的零的突破。  

其他学校的优秀成绩: 

多年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以构建国际化行业特色现代职教体系为己任,先后培养了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银牌和铜牌获得者张淑萍、王东东,连续四届代表国家代表上海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成功助力上海获得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举办权,中国印刷传媒高技能人才从这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世界技能博物馆落户上海。
参赛选手冯家乐是来自于上海信息技术学校16级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的学生,集训期间,学校注重给予选手模拟赛题的训练,加强对于模拟结果和模拟过程的评估,分析评估过程中发现的技术问题,再把涉及到的相关技能加入到日常训练。在正选选手确认后,学校充分利用专家组长企业资源,安排选手前往腾讯阅文集团开展一个月的企业实习工作。引导选手利用企业项目学习到的知识转化成竞赛所需的技能。保障团在喀山期间听取选手需求,观察选手心理状态,圆满保障选手顺利完成参赛任务,取得优胜奖的成绩。
设立在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的世赛精细木工项目中国集训基地,至今已承担第44、45届世赛精细木工项目的国家集训任务。基地选手张嘉豪在2017中国国际技能大赛中荣获精细木工项目冠军,获精细木工技师证书,并作为备赛选手参加了阿布扎比第44届世赛。基地集训队选手陆梁宏技能突出、素质全面,获得“全国最美中职生标兵”称号,参与团中央全国巡讲。 

图 / 视觉中国

近年来,上海职业教育始终保持追求卓越的优良品质。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职业教育始终勇立改革潮头、先行先试,率先创建职业教育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率先推进中职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试点,率先实施学历和职业资格双证融通试点,率先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等等,在全国创造了许多的第一,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作出积极贡献。

未来,教育部门还将积极促进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协调发展、动态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健全促进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加大“订单式”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实际需求紧密契合,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会变得更畅通。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崔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