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媒体人致敬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丨“小村民看世界”,崇明东门小学多人获奖!

崇明东门小学十几位小朋友的作品进入本次未来媒体人大赛决赛,并获得了奖项。他们是如何取得不俗的战绩的呢?袁永娣老师述说了他们获奖的奥秘……

拓宽思路,鼓励孩子们自己去发掘

崇明东门小学袁永娣老师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此次崇明东门小学大概有十几个小朋友的作品进入决赛并获得了奖项,整体获得了不错的成绩。老师们的工作,就是鼓励和启发,让孩子们去发掘不一样的崇明,不一样的上海。袁老师说:“当接到任务的时候,我们只是简单向孩子们作了介绍,并没有指定孩子们哪里就是地标,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去发掘。”

平时,学校会组织孩子们走到户外,参加相关活动。所以孩子们对崇明都有一定的了解。比如,此次袁老师指导的学生严千惠选择了崇明的博物馆作为地标,是因为学校组织了很多类似的活动,比如“小村民看世界”,让孩子们去不同的地方探索。

在创作这一作品的时候,让孩子们去自由发挥,探索你所不知道的上海。比如很多孩子会选择像崇明学宫这一地标,是因为孩子们曾经在这里进行了拜师礼。比如还有像赵文化,东滩,西沙,北沿这些地标。但是仅仅这些并不够,通过这次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去探索一下平常人们不怎么关注的崇明,不一样的上海。

拓宽眼界,发展孩子动手和动脑能力

虽然很多孩子就生在崇明,长在崇明,还是有很多小朋友对崇明不太了解。这次鼓励孩子们去发现不一样的崇明,有助于孩子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自己对家乡,了解一个不一样的崇明。老师的指导是一方面,帮助孩子开拓思路,同时家长的支持很重要。

活动对于孩子们的要求还是很高的,比如专业的照片拍摄,基本的视频拍摄以及剪辑工作,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比如袁老师指导的学生严千惠在创作作品中就遇到了拦路虎——视频制作,因为以前没有接触过,所以一点点慢慢学,在妈妈的帮助下,慢慢地越做越好。

今年五年级的袁舟律同学是崇明东门小学的学生,他的作品也同时获得70周年特别致敬奖。他选择了当地最具有代表性的湿地森林公园和长江隧桥工程。为了拍好视频,在父母以及老师的帮助下,他走访了崇明的很多地标。为了把照片拍得更加专业,他从零开始,一点点看视频,一点点学习什么时候用什么档位,调焦,曝光等等,通过这次对自己的挑战,不断培养着自己的实践能力。

另一个孩子饶妍汐也很执著,她的作品是《上海特色石库门》,在制作的过程中,家长想要提供帮助,但是饶妍汐拒绝了,她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独立完成这次作品。最后,她也获得了三等奖。

思中华命运,育地球村民

崇明东门小学校长蒋永礼在接受采访时说:学校课程中有一个看家乡,看上海的课程。崇明教育主要集中在乡土课程建设,东门小学校训是:“思中华命运,育地球村民。”其实当初看到这一活动的时候,校长第一反应是:考虑孩子们对于整个上海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对于自己的家乡却很熟悉。学校每年也会组织孩子们深入到一些地方去体验。很多初赛作品是有关崇明学宫孔子学府的,这些也充分发挥了学校的相关特色。

活动为孩子拓展了自己学习的平台,也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崇明小学发展自己的特色,坚持走一条向下的路线,让孩子们扎根土地,扎根村民,深入落实和发扬崇明的民俗和文化,培养崇明小村民。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朱晓芳 高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