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中学生“千里挑一”,开启写作通关密码!这本作文书精彩必读!

“千里挑一”是一种什么感觉?
上周末,沪上有一批中学生
收获了非一般惊喜

精彩作文 源于生活

鼓励学生们像新闻记者那样

去看、去听、去写

“新闻晨报杯”历经五年沉淀

在今年活动中收到全市

百余所学校的7万余篇投稿作品

经层层精挑细选

最终有104篇文章入选的新书——

《实践,让作文更精彩》正式出版!

满载期待 华丽亮相

上周六,新闻晨报、精锐教育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实践,让作文更精彩——新书首发式暨名师作文微讲堂”,活动现场小作者和专家顾问团老师还揭晓了“写作通关密码”,一起来读取。

新书正式出版啦

第五届“新闻晨报杯”上海市初中生实践征文活动由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上海市文明办未成年人处指导,新闻晨报、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精锐教育协办。本届活动于2018年12月启动,共收到来自全市16个区、百余所学校的7万余篇投稿作品。经层层选拔,评出获奖作品800余篇,另有300余篇基地学校选送的佳作被授予“优秀寻访实践作品奖”。经过又一轮精挑细选,104篇作文获得了图书拟收录资格。

经过同学们的认真修改和编辑老师的精心润色,经历了三个多月的等待,日前,这本满载着大家期待的新书——《实践,让作文更精彩——第五届“新闻晨报杯”上海市初中生实践征文活动优秀作品精选精评》,终于以完美的姿态呈现在大家的面前,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问世!

全书分为“名师点睛”“佳作展台”“寻访笔记”“校园视窗”四大部分。“名师点睛”收录活动专家顾问团成员关于初中生写作的指导性文章4篇;“佳作展台”收录本届一等奖作文约30篇,附专家点评;“寻访笔记”收录寻访实践阶段全市基地学校推荐的优秀作文约70篇,附教师点评;“校园视窗”介绍了上海市16个区70余所学校语文学科的特色教学经验。内容充实,指导性强,适合广大中小学生及语文教师阅读参考。

专家寄语

新书出版之际,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蔡伟民老师为本书作序《迈开实践脚步 抒写追梦故事》。
在中华文明的悠悠长河里,向有“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推崇“文章合为时而著”的使命担当。因此,写作从来不只是雕章琢句的技艺训练,更是做人之道的修习陶铸。“新闻晨报杯”活动之所以别具一格,首先就在于它主题鲜明。本届“新闻晨报杯”活动把“寻访光辉历程,书写美好生活”立为寻访实践阶段的主题,鼓励学生了解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史;网络实践阶段又命制了以“区别”“偶像”“限制”为关键词的三道题目,引导学生在理性思辨的基础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接“天线”还须下接“地气”,方能让高远的立意落地开花。为此,“新闻晨报杯”活动把“实践”作为贯穿始终的方法论,鼓励学生寻找一张家里的老照片、参观一场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展、记录一位“小人物”的故事。这些具有明确实践指向的题目,为学生提供了可操作的行动指南。思路一开天地宽,学生们从厚厚的书卷中、小小的书桌前走出来,在无比广阔的社会空间里探寻、发现、思悟,写出了一篇篇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的好作文。事实证明,只有让学生们“动”起来,文章才会“亮”起来。

首发式嘉宾、精锐教育上海副总经理晏结军寄语中学生:

作文,诉说着思想之美、人性之美、文化之美。作文的“教”与“学”,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强化育人功能。

本届活动涌现出一篇篇佳作。无论是文章中迸发出的00后们独有的风貌和特质,还是流淌于字里行间的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灵气,都给予我们莫大的惊喜与感动。有的同学通过一张老照片感受祖辈的家国情怀;有的同学从外卖小哥身上看到责任与担当……正如评委老师说,这样的作文有时代感、有烟火气、走心、打动人。

希望更多的青少年从中受益,积极尝试体验,拥有善于发现的心灵,有根有据、有声有色地记录自己的真实生活和真实感受。

代表发言

在《实践,让作文更精彩——第五届“新闻晨报杯”上海市初中生实践征文活动优秀作品精选精评》这本书中,总共汇聚了百余篇学生佳作,所有的学生作者都是本届“新闻晨报杯”上海市初中生实践征文活动中所涌现出来的写作高手。新书首发式上,几位小作者代表与大家分享了他们的实践成果和写作经验。

一等奖获得者、上海市位育实验学校 陈凤耘:
常常说,阅读能促进写作。为此,我阅读了许多书籍。其中有诸如中国科技史、天公开物、梦溪笔谈等文言书、也有英美文学赏析,抑或历史杂谈。
我身边有很多同学,一到写作文的时候就唉声叹气,“没内容可写”是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的老师王彦瑾经常告诉我们一些各式各样的写作手法。她说,写好作文的根本,并不只拘泥于课本和考点之上。
从古至今,很多人在作诗写词的时候会用各种典故和词句,我也不例外。学习别人的精华,通过理解化成自己作文中的点睛之笔,将自己一瞬间的灵感抓住,记在小本子里,把精华镶嵌在自己打造的文字殿堂。
我在写作文时经常会问自己:我应该怎样写出只属于我自己的作文,而不是千篇一律令人乏味的、用套路来写的作文呢?
要有自己的思想才行。
就这样,经过四个寒暑假的摸索和坚持,我所写的长文章和小短文累计起来已有三十多万字。慢慢的,写作文变成了一件令我很幸福的事情,它能让我在凝练了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深邃的文字中寻找美和自我。
在学习语文,写好作文上,应当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并笃行之;阳明先生亦有言道:知行合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优秀寻访实践作品奖获得者、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 罗悦:
身边的同学常抱怨,我们每天上学,放学,从家到学校,没有什么新鲜事,有什么好写的呢?其实,这就要看你会不会观察,积累素材。你不妨思考下:你每天的生活都是千篇一律的么?你每天一定会遇到不同的人,发生大大小小不同的事,而你的心情也会有所不同吧。这些不同之中,可能夹杂着季节的更替,课程的变化,以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用文字记录下来吧,这些,就蕴藏着值得记录、写下的内容。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观察、感受、思考生活,以生活激发你的灵感,丰富你的储备,你就不会为写什么东西而发愁了。观察生活,要保持敏感和好奇心,捕捉生活素材:大自然的春花秋月,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家庭趣事,时事新闻,乃至日常交流,都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素材。
不过,平时我在写作中也是有一些小小的困惑,比如在文章写到一半就往往怎么也写不下去,在这时候,我得出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式,比如写情感,可以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出人物的情感,也可以引用名句或诗歌来渲染文章,从而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优秀寻访实践作品奖获得者、上海市第四中学 陈静芝:
如果把阅读比作积累行囊里的工具,那么写作,就是将它摆在纸上。你可能问我是如何做到的?阅读就是这么神奇,它自在详细的说明书,早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父母从小教育我要关心身边的人和事,接触生活,用心思考,因为生活中处处都能学到知识,这些都为我的写作提供了充足丰富的养料。
他们经常带我和弟弟参观博物馆、美术展、前去聆听音乐会,这种美的熏陶在生活中也必不可少。
在写作中,只有内心的声音、感情的释放、真实的表达,才能妙笔生花、打动人心。
热爱生活,拥抱生活,发现你身边美的事物。同时也在阅读中找到另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

颁发证书

首发式上,所有小作者获得了《入选证书》,愿你们再接再厉,写出更好的文章。

同时,参与首发式活动的晨报学记团的小记者们也获赠了新书。

名师微讲座

颁证仪式后,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意如教授为同学们作了题为《文学与作文》的微讲座。

“作文不等于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抒发个人情感以及对社会人生的看法,可以虚构,是一种语言艺术。”王意如教授说,而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过程、一种方法、一种特殊形式的作业。

既然作文不能和文学创作划等号,那么,我们还要不要读文学作品呢?其实,文学作品是学习语言表达的很好抓手,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不妨认真地去学习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一般分为四类: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每一个类别对我们的作文都有非常大的好处。

比如诗歌,诗歌有句式的要求,同时还要满足韵脚,满足节奏,这就要求我们对语言进行精简、磨炼,我们写作文时,语句也要经过精心打磨,避免语言粗糙的问题。

再比如小说是一门叙事艺术,很多同学抱怨不会写叙事文章,那么不妨看看小说,学习小说里是怎么描写的。有些同学要表现一件事时,迫不及待要喊口号,但若把描写做好了,远胜于口号。在把一件事情讲述清楚、把一个人物表现得栩栩如生等方面,小说无疑是我们的榜样。

总之,文学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运用语言文字的榜样。我们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来学习如何锤炼语言,如何精细地描写。要写好作文,就要用读书来充盈自己;只有认真体察生活,仔细锤炼语言,才能写出有意思、有意义和有文采的文章。

华东师大一附中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李支舜作了题为《尺水兴波 斐然成章——记叙文怎样写得有变化》的微讲座。

李支舜分析道,由于缺乏写作兴趣,或是满足于已有写作水平,不少初中生写的记叙文,情节波澜不惊,结构古板单调,甚至极个别同学还写成流水账,读来寡然索味。如果学会“尺水兴波”的写作技巧,就可以充分激发想象力,写出让老师眼前一亮的佳作。

主要有以下几种兴波方式:

1.情节突转法

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向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峰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用此方法构思情节,在结构上形成了奇峰突起、江河陡转之势。

2.误会产生法

误会产生法就是利用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惑。由于巧置误会,悬念层叠,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会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3.悬念迭出法

悬念设置法是欣赏文艺作品时,读者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很想知道又无从推知的关切和期待心理。它就是设置一个个悬而未决的矛盾,使情节回旋推进,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种方法用若干似离题实切题的材料腾挪跌宕,一开始就制造悬念,吊人胃口。用好悬念法,不但可以吸引读者的目光,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和好奇,而且能有效地推动情节的发展。

4.比较对比法

比较对比法可使人辨真伪,明是非,识好坏,促人冷静地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要想全面反映事物,就要涉及事物的两面,并让它们形成鲜明的对照,让人在对照中比较,以便全面认识或分清是非、善恶、美丑,从而产生鲜明的表达效果。

5.抑扬故意法

抑扬故意法有欲扬先抑法和欲抑先扬法。运用抑扬手法,可以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避免了行文的平庸呆板,单调乏味。这种明抑实扬、欲扬先抑的表现形式,可使作品含蓄而奔放,能让人产生柳暗花明的情致。

之后,李支舜老师还为同学们分析了虚实相生法、张弛有度法、两线交叉法、冰山一角法、以小见大法的运用,“尺水兴波”,往往就能让我们的记叙文增添一些亮色。

(注:本文内容系新闻晨报杯组委会原创,现场摄影何雯亚,未经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盗用内容,侵权必究!)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上海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