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为自闭症儿童订制的演出,居然和孩子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小朋友做自己就可以了,愿意参加最好,观察也可以。”《暴风雨也不怕》演出前,英国班布洛剧团艺术总监克里斯托弗·戴维斯重复着他说过千百遍的话,“家长和老师千万不要推着孩子做什么。在戏里,没有对或者错。”

近日,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制作《暴风雨也不怕》中文版在浦东新区辅读学校开演。首轮进校园巡演计划中,《暴风雨也不怕》将在浦东新区辅读学校、华师大附属卢湾辅读学校、董李凤美学校、青浦辅读学校、闵行区启智学校和奉贤辅读学校等5所学校演出22场。

“演出全程,孩子都在睡觉,醒来时妈妈却哭了……”这个发生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的真实故事,5个月前在微信朋友圈引发热议。让癫痫患儿小晨和他的妈妈心有所感的《可爱的农庄》,是英国班布洛剧团第一次把特殊儿童沉浸式戏剧带来中国。

该剧团为特殊儿童创作超过20年,一出戏不追求最多观众,只做给6个孩子看,这些孩子身患脑瘫、唐氏综合征、自闭症和重度学习障碍。

微信朋友圈刷屏后,针对特殊儿童的《温柔的巨人》《暴风雨也不怕》和《月亮上的歌》63场演出迅速售罄。购票者中有一半来自普通家庭和企业,认购演出票赠予特殊儿童家庭。

为了让公益戏剧能更好地传播,首部专为特殊儿童打造的本土化沉浸式戏剧《可爱的农庄》已在浦东新区辅读学校、华师大附属卢湾辅读实验学校巡演数十场。

《可爱的农庄》中文版是由中国福利会发起、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打造“海星之愿”本土化计划迈出第一步,报名参演的既有来自戏剧院校的专业演员,也有从事特殊儿童教育的工作者。

剧场邀请克里斯托弗·戴维斯开授大师班课程,并从近百名学员中筛选了8人,组成了本土化剧组。一年里,英国导演团队飞来上海三次,对演员进行培训和排练。

初次试水得到了小观众与家长的肯定后,儿艺剧场继续引入一系列针对特殊儿童的剧目,《暴风雨也不怕》正是第二部作品。该剧为自闭症儿童定制,重在小观众体验。

“我们希望不仅给小朋友带去一次美好的舞台体验,也让他们的家长可以真正放松,享受艺术带来的温暖”,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总经理梁晓霞坦言说。

在《暴风雨也不怕》的主创阵容中,有吉他手、特教机构工作人员,也有戏剧教育者,剧场还特别招募科班演员全职参与。该剧原版改编自莎士比亚名著《暴风雨》,中文版将内容进一步本土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与丰富的肢体动作讲述故事。

舞台经过细心规划,比如棍子材质不能伤人,塑料袋可以随意撕扯,坏了换上新的,确保孩子感到很舒适。

浦东辅读学校的家长观众表示,中文版比原版更容易让孩子与大人理解。

有的家长说,这是他第一次看到没有大人支持和帮助,孩子独立存在着。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与演员互动后突然意识到,其实他们可以为孩子做很多事情,带着孩子去不同的地方,一起玩游戏等。

戏剧能为特殊儿童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少儿精神医学专家杜亚松表示:“相较于一般的孩子而言,特殊儿童会更缺乏安全感。他们对于陌生环境的适应程度会弱一些,但戏剧能使他们忘记不愉快的体感,更快地稳定情绪,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周围的陌生人和新鲜事物。”

他认为,音响、灯光、音乐的相互交融会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孩子们会随着节奏拍打、起舞,变得更加主动,关注力也更强。”

不仅孩子,这些剧目也给了特殊儿童家长一些启示,“在家里,和孩子的互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锻炼他们开口叫爸爸、妈妈,也不应该将关心停留在孩子饿不饿、要不要吃等基本需求上,更应该在社交互动等方面做一些尝试。”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