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话剧队”又来了! 《三湾,那一夜》《人间烟火》等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

刚刚,中国国家话剧院2019年上海演出季在沪上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副总裁李明,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白雪峰,编剧王宝社、林蔚然,导演娄迺鸣、殷弘毅、谢可,主演王晖等三部剧目的主创代表一同出席活动,向现场媒体和观众推广介绍剧目亮点,交流创作心得

今年,国家话剧院三部原创话剧《人间烟火》《三湾,那一夜》《豆汁儿》将于10月25日—11月16日在沪开演

其中,《三湾,那一夜》应邀作为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点视频👇)

《人间烟火》则纳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系列活动。(点视频👇)

今年来沪的三部剧目均为国家话剧院2019年新创作品,聚焦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不忘初心使命,讴歌伟大时代,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以深厚家国情怀和高尚道德取向点燃精神火炬,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增光添彩。

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白雪峰在发布会上表示,

今年是国家话剧院上海演出季举办的第六个年头,国家话剧院已将上海作为北京之外的第二个主场,我们剧院在上海也有很多的剧迷和知音。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伟大梦想的启航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时刻,国家话剧院将《三湾,那一夜》等三部原创作品带到上海有着特殊的意义,就是要从上海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和创新品质中吸取创作的养分和前进的力量,同时也让三部新创剧目接受文化大码头上海观众的评判和检验,不断打磨提高,以精品奉献人民。

《人间烟火》破解棚改难题,真情温润人心

演出时间:2019年10月25日-26日19:30

演出地点:上海文化广场

《人间烟火》编剧林蔚然,导演娄迺鸣,演员涂松岩、范志博、牛银红、杨军君、刘晓翠等倾情出演。

该剧讲述了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苏小鱼,主动请缨调到基层主持棚改工作,以真挚情感和智慧才干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穿插了亲情沟通、老人赡养、年轻人创业等热点社会问题,描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剧中经由基层党员苏小鱼之口多次出现的这句话深受导演娄迺鸣的喜爱,她表示,

把“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中国故事讲好,是我们全体戏剧人的追求,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正是这部戏想要带给观众的。

“我一个月只挣4000,您一次可以拿500多万,您觉得谁合算?”这是我在现场体验生活听到的90后干部的原话,可以在这些年轻人身上看到智慧。

排练的时候我们一直在哭,但是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悲伤,就是被人物打动了,就是有这样一群年轻人愿意来干这样又累又不讨好的工作。

首轮演出后不少观众表示,这是一部温暖的戏剧,城中村百姓的生活以一种轻松的视角展现,很特别,让人在笑声和泪水中感悟人生。人间烟火,只有经历过悲欢离合、酸甜苦辣、起起落落的人,才知道它是那么的难得和珍贵。

采访中,国话副院长白雪峰告诉记者,

该剧没有口号式的台词,非常生活化和接地气。导演手法别具一格,是一部轻喜剧。

编剧林蔚然今天也特地赶到上海和媒体交流,她说:

很高兴这个戏这次能有机缘在文化广场和上海观众见面。听到“人间烟火”四个字,很容易让大家联想到家这个地方,我曾经有机会走进棚户区改造现场,走进居民家里,听到工作人员说的一句话很打动我,他们说‘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一天会说,这个城市的建设有我爸爸妈妈的功劳’。

这部戏在如何面对养老、人到中年面临的婚姻危机、孩子赴海外求学等等,老百姓普遍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很接地气。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剧中90后这代人成为主角,作为基层干部,可以看到他们是如何创新、创业的,他们的精神面貌预示着我们的未来。

这是一个轻喜剧,北京演出第一轮没有一张余票,北京观众喜欢,大概恰恰是因为这个戏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我们在北京接受了检验,也希望这次能够在上海收获满意的答卷。

《三湾,那一夜》讲好革命故事,追寻赤诚初心


演出时间:2019年10月29日-30日19:30

演出地点:上海美琪大戏院

话剧《三湾,那一夜》编剧王宝社,导演殷弘毅,主演王晖、王力夫、王勇、买龙等。该剧艺术化表现了“三湾改编”这一建党建军史上的里程碑事件,生动展现了毛泽东同志在风云激荡中熔铸人民军队之魂的政治远见和艰难历程。

剧中重点阐释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思想精髓,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走向胜利的思想法宝。

编剧王宝社表示:

带着话剧来上海又兴奋又紧张。上海的观众很内行,我们紧张,但是也很兴奋,因为能够在懂行的观众面前演。

这个戏创作的初衷,给自己的定位是,年轻人要是中途退场我就失败了。

其实我们的先辈的故事是很精彩的,这个剧本最初故事的缘起,是我陪着老父亲去参观,听到的一位老解说员讲的故事……

这个戏我准备了8年,被那段历史深深吸引了。这部戏是我要写,我有话要说,而不是“要我写”。

初心是怎么来的,如何用制度维持好初心?这是这个戏想告诉观众的。我很感动的是,这个戏在北京演完以后,台下的年轻观众喊出来:“毛委员我们爱你!”

《三湾,那一夜》塑造了青年毛泽东形象,通过其与师长余洒度的层层论辩交锋,不断突显毛泽东深遂的历史眼光和卓越的政治智慧,该剧史料丰富,剧情环环相扣,人物生动传神,几场会议论辩和独白台词表演荡气回肠、发人深省,打破人们对主旋律的刻板印象,相信会有更多的年轻人为这段历史喝彩、为这部红色戏剧叫好!

采访中,导演殷弘毅表示:

希望大家不要认为是红色题材就不好看,其实这个戏讲的也是一群年轻人的故事,我想让现在的年轻人看看当年的那群年轻人的故事,你们会有很多感受的。

采访中,主演王晖谈到:

我是1990年从上戏毕业的,毕业30年了,这次回到上海来演出,我们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就是要将红色题材的艺术作品揭开一个新的篇章。

这是一台非常好的戏,我们导演很年轻也是上戏毕业。我也不多说,就是想告诉大家,希望大家能来关注我们这个戏,关注我们国家话剧院。这台戏之前演出了20多场,年轻观众喜欢,艺术家和专家也说好,没看过话剧的人看完也说,哇话剧原来这么好看……所以,请上海的观众来看我们的话剧,也给我们一个机会,向上海人民作一个汇报。

据悉,该剧目前已经进行了两轮演出,获得业界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评价,都认为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主旋律话剧。

《豆汁儿》用吃食说人情,以人情传温度

演出时间:2019年11月15日-16日19:30

演出地点:艺海剧院小剧场

《豆汁儿》编剧钟海清、潘汛洪、谢可,导演谢可,主演于泓、吴嵩、杨晨、王一平、张凯歌、黄兆函、刘子郁。该剧讲述了一个原汁原味的北京故事——老李经营祖传豆汁店已有40多年了,但大龄未婚的女儿一心想改变豆汁的经营方式,留学归来的儿子为了创业而在外借钱,同难共苦的老伙计因不想成为豆汁店的负担不辞而别。在一地鸡毛的烦恼中,老李竟检查出自己患了脑瘤……

《豆汁儿》以小见大,诙谐中不乏感动,它演绎的不只是发生在北京的故事,更讲述了中国每一个家庭的亲情与爱情。观众看后评论说“豆汁儿里酸的甜的涩的熬着的,是人情。”“大取豆汁店”敬请上海观众一品豆汁儿的酸辣甜咸。

国话副院长白雪峰告诉记者,

虽然是一部小剧场话剧,题材也小,但是以小见大,酸中带甜,甜中带涩才是生活的原味,它原汁原味地展示了老北京的生活和情怀。

该剧的90后导演谢可说:

我也是上戏毕业的,这次回来,走到熟悉的街道,挺怀念。

我作为一个90后,我在讲述的这一碗豆汁儿,它有300多年的历史,辽宋时期就已经有了,乾隆时期成为宫廷饮料。豆汁儿的食材简单,但是熬制的过程非常严格,需要时时刻刻有老师傅守在边上,所以这部戏讲的是匠人生活,也是匠人精神。

同时,这部戏也体现了一种北京人的情感美学。通过老北京的传统小吃来讲人情,通过人情来传达温度。

在北京已经演了15场,也是场场爆满。北京人说,北京话说得地道,外地观众来看,觉得感受这样的老北京,过瘾!我觉得我们作为年轻人,有义务将传统文化传递出去,希望我们这碗北京地道的豆汁儿能够在魔都熬出不同的味道。欢迎大家来看戏。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邱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