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长篇财经小说《资本迷局》首发式暨签售会,今日(9月22日)在上海中心大厦52层朵云书院举行。
《资本迷局》以新中国股市的历次牛熊转换为主线,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为暗线,以来自大别山和黄山等祖国各地的青年人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南粤市的事业和情感发展为中心,通过一系列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再现了资本市场的酸甜苦辣和人性变迁。
《资本迷局》的作者王国进有多个身份: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金融投资专家、……对于王国进出版学术专著,大家觉得理所当然,可他为何要尝试写小说?
王国进出版过几本学术专著,而今写起了小说,他表示,并非“玩票”性质。
中国资本市场波澜壮阔。我有幸成为一名参与者,十几年的投资一线工作经历,积累了丰富的一手素材。我受过专业的学术训练,但我想以文学的形式,更感性、更立体、更大自由度地来呈现中国资本市场突飞猛进的发展。可以说,这部小说包含着我的学术思考和学术责任。
《资本迷局》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该社总编辑王康表示,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1年,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具有现代理念、中国特色的股票正式进入百姓的生活已经30多年了。正是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资本市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此可以说《资本迷局》是向改革开放的献礼之作。
就《资本迷局》的写作背景等读者关心的问题,记者专访了王国进。
Q=新闻晨报▪周到上海
A=《资本迷局》作者 王国进
Q:你是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投资专家,曾做过大学客座教授。你写学术专著大家会觉得理所当然,为何“不务正业”,写起了小说?
A: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趣!的确有很多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在2002年博士毕业以后的几年里,我结合在企业的工作写过不少有关宏观经济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学术文章,在2005年和2006年先后出版过两部经济学个人专著。
然而,自2006年7月份开始,我就再没有发表过一篇学术文章,也没再就学术问题接受过媒体采访。因为我在企业工作的现实告诉我,我必须像一个真正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一样,为所在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于是,我开始彻底忘记自己的学者身份,全心全意沉到企业经营最前线。十几年来,我实践过当前社会上流行的大多数投资门类,也为所在公司和集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直到2017年5月份,随着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气氛的浓郁,以及A股在新一轮深度调整中引发的各种争议,我也开始思考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并结合自己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所见所闻,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一些小文章。随着思考的深入,我发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需要总结的东西太多,而我自己因为从事具体工作的原因,一方面实在没有太多精力去系统研究这些问题;另一方面也没有相应的研究氛围和研究团队去做这方面的工作。于是,我渐渐有了写长篇财经小说的想法。
小说不需要严格论证,却可以通过写实的方法客观地还原一段历史,吸引社会关注,进而引起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等方方面面的专家、学者来共同研究相关问题。
而十几年的投资一线工作经历,使我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一手素材,写一部长篇财经小说应该不是难事。
当然,作为一名经济学博士和管理学博士后,我写的财经小说一定不能止于娱乐,而是要能体现我的学术思考和学术责任。
Q:写小说与你之前写学术专著,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A:写小说与写学术专著最大的区别是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区别。
写学术专著主要靠逻辑思维,需要用定性与定量结合、个体与整体结合、实质与评价结合等研究方法,具体到经济学又需要有一套以数量分析为特征的分析方法,比如实证分析、边际分析、均衡分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等等。
而写小说则主要靠形象思维,要通过自己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发现一些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或规律性的东西。
因为思维方式不同,所以表达方式也差别很大。写学术专著主要通过严谨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读起来可能就比较枯燥无味;写小说则需要把哲学化的思考用文学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既要有环境、外貌、语言、心里、动作、神态等方面的传神描写,又要有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从而使读者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得到某种启发。
Q:《资本迷局》是你的小说处女作。如果满分100分,你给自己的这部作品打多少分?为什么?
A:我感觉至少可以打90分。
首先,这部《资本迷局》的时间跨度比较大,自20世纪 60年代末开始,到2018年结束,总共50余年。能通过一系列故事,把这么长一段历史呈现出来,是相当不容易的。
其次,我在刚开始写这部小说时,虽然立志要把它写成一部“中国证券史意义的财经小说”,但它却是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里面既有生动、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还有非常传神的语言、神态、外貌、场面等方面的描写。读过这部小说初稿的朋友对此都有很高的评价。有兴趣的朋友可从本书的两篇序言和附录里众多读者的深情留言中感受到大家对这部作品的喜爱。
再次,这部小说填补了国内财经小说的空白,它应该是第一部完整展现新中国证券发展历史的长篇小说,而且它的作者是一位真正的市场参与者,对当代资本市场有着深度的参与和独特的理解。
Q:你想通过这部作品表达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A:通过重现中国资本市场的伟大变迁,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城乡面貌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进而引发人们深入思考个人与社会、投资与政策、实业与金融等方面的关系。
Q:这部作品里,你最喜欢的角色是花万点吗?为什么?
A:是的。
“花万点”是这部小说女主角花巧凤的绰号。她的成长、成才历程是千千万万个底层人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向上流动的缩影。她的故事不仅非常曲折,还非常励志。最重要的是,她永远秉承一颗乐观向上的进取之心,是这个伟大时代最可靠的支柱之一。
Q:听说《资本迷局》是你财经四部曲的开篇之作。能透露下下一步作品的创作情况吗?什么时候可以和读者见面?
A:去年,我刚开始写作《资本迷局》的时候,仅考虑写一部有关资本市场的长篇小说,但随着这部小说的收尾,我越来越感觉到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还有很多内容值得大书特书。
仅从财经角度来说,《资本迷局》一书只是写了投资问题,而对融资、国企、乡村等方面的内容却没怎么涉及,只有把这四个方面都写了,才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建设方面的成果。
于是,我决定再把后面三个方面写全了,从而构成本人对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伟大实践献礼的“财经四部曲”。
目前,第二部小说《融资记》(暂定名)正在创作之中,已接近完成一半,至今年春节前后,可以完成全部初稿,明年8月份的时候,应该可以正式出版。我的初步打算是,一年出版一部,通过总共4年的艰苦努力,至2022年8月时,“四部曲”全部出版完毕。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斌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