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的土鸡、红河的梯田鸭、宣威的火腿……这些来自上海对口帮扶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味道是啥样?怎么烧才更好吃?今天,上海市对口帮扶地区“百县百品”入列产品评选活动第二场在中山公园举行,28位上海对口帮扶地区的县长、区长以及企业代表分别为当地特色农产品“代言”。
在评选会上,来自商业流通、媒体传播、市场策划、农业种养殖等领域专家组成评审团及现场市民代表共同投票选出22种“百县百品”将列入第二批产品。不少热心市民冒雨前来,家住江苏路的程小姐特别赶来想买点绿色农产品,“马上就要国庆长假了,大家庭要一起聚餐。”程小姐对云南红河哈尼梯田鸭很感兴趣,“我看介绍,这梯田里种水稻、养鱼、养鸭,而且都是散养,感觉肉质更紧实还吃。”还有不少住在中山公园附近的阿姨也觉得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我们本来就要买农副产品,还可以用消费来扶贫,帮助当地贫困户脱贫。”
据了解,“百县百品”活动旨在通过分批遴选上海对口地区的100种特色鲜明、品质稳定、竞争力强、辨识度高的区域品牌农产品,指导当地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水平,稳定供应上海市场,形成上海消费者熟悉认可的扶贫产品和服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投票评选标准除了“扶贫”特征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上海市场标准,所有入围产品全都经过严格审核。
现场还有不少市民觉得,“消费扶贫”的农产品要有高品质,才能卖出去、卖得好、卖得长久。其实,“消费扶贫”不仅是让上海扶贫协作与对口支援地区农特产品,以献爱心的形式“走出来”,更是从上海市场实际需求着手,打响品牌认知度和认可度,找到市场接受并且需要的产品。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荀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