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上海又有16所学校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研习基地啦!快看有没有你家娃!

今天下午,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小学、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中学等16所学校成为新一批上海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暨非遗校园优秀传习基地,截止到目前,上海学校优秀非遗传习基地已有109家!这是周到君在2019年上海市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月系列活动展示暨上海市未成年人暑期工作总结表彰会上获得的消息。

现场,在中国传统民乐优美的丝竹和有力的鼓点声中,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洋溢着欢乐。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优秀社团学员,表演了打击乐《鼓舞风华》、合唱《黄鹤楼》和舞蹈《天耀中华》。来自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静安学校的师生们,则以高昂的爱国热情,朗诵《祖国为我们领航》。传统的皮影表演,经过上海市文来实验学校的创编创演,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皮影新唱》。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的“新苗苗”们,用《金蛇狂舞》的激越节奏,将演出推向高潮。学生们的倾情演出,是对我国五千年灿烂文明、文化的致敬与礼赞。

上海市五四中学鲁庵印泥制作技艺给观众留下了一抹绚丽的中国红,静安区万航渡路小学的京剧脸谱、静安区实验中学的漆艺以及来自全市各区的优秀非遗项目各具特色。精致的剪纸、可爱的虎头鞋、多彩的农民画、灵巧的草编竹编,目不暇接,更有一缕缕茶韵飘香,三锭纺车的缓缓摇动,让人重新认识生活中的“非遗”魅力。

当科技和非遗碰撞,又会产生什么火花呢?机电墨韵,就是尝试结合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技术的活动项目,让历史悠久的国粹在当今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拾级而上,中华老字号“龙凤旗袍”向学生们展示其独特的“镶、嵌、滚、宕、镂、雕、绣、盘、绘”的九大制作工艺,并带来原汁原味的苏广旗袍盘扣现场体验。在多功能厅的小舞台,进行了“我是非遗传习人”演艺类节目的展演,活动中心的F楼则集中展示了70多所以学校为载体的上海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暨非遗传习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

据悉,由市校外联、市文教办主办的“我是非遗传习人”和“非遗空中课堂”在线课程有54堂课获奖。同时,会上为获得“2019年上海市未成年人暑期工作优秀组织奖”的7家单位和获得“2019年上海市未成年人暑期优秀活动项目”奖的69个颁发了证书和奖状。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