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0日至22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到今年已经是第六届了。短短6年时间,“影像上海”已经快速发展为中国内地最具国际气质的专业艺博会,它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表现出的调性,跟这个城市很合拍。
今年,全球有50家画廊、200位艺术家的千余件摄影、移动影像、录像、装置、表演艺术和混合媒体佳作与上海观众见面。
其实,所有喜欢在朋友圈里晒九宫格的人都应该来“影像上海”进修一下,看看国际上对于“摄影”的界定已经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你手机拍的美照和“影像上海”里的作品到底有多大差距。
当今摄影已经完全不是传统概念里用照相机拍张照片那么简单了,“影像上海”已经把“摄影”扩展为含义更广泛的“影像”,里面甚至包括了当代艺术范畴内的视频、影像装置、混合媒介作品、表演艺术等等。
所以,当你在“影像上海”展厅里忽然看见几件雕塑、装置或混合媒介作品的时候,千万不要惊讶。比如,阿拉里奥画廊带来的日本艺术家清川阿莎美的作品《神话:三女神》,是艺术家在照片上进行了刺绣和珠子创作而成的。
还有看似动物雕塑的作品,其实是上百幅摄影作品拼贴在雕塑表面而成的▼
贺斐尔艺术空间已经是第二次把荷兰艺术家鲍斯•米优斯的《向常玉致敬》作品带来“影像上海”▼
画面看似静态,却是艺术家截取了上千张在同样光线条件下拍摄的不同照片,再用数百小时通过数码拼贴而成的类似于常玉油画的构图。
“影像上海”创办6年来,以推动和拓展摄影媒介的边界而著称,很多作品通过当代科技手段、注重观念表达,作者们尝试不断地重新定义和激活摄影这种艺术媒介。
本次“影像上海”的“收藏家特展”版块推出群展“高瞻远瞩”,希望大家思考收藏数码艺术品的新方式。展品的创作方式光看看就很有未来感——拥有抽象画质感的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复合成像、摄影灯箱另类美学、基于史上首部全激光扫描技术电影的摄影静帧、用针孔相机拍摄的概念作品。怎么样,都没听说过吧,这些艺术家“高瞻远瞩”创造出的数字时代的风景,是从英国索尔福德大学艺术收藏中精选而来的。
在如此科技感、未来感的影像映衬下,本届“影像上海”主打内容之一“焦点”版块的 “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传奇作品《情人》,就显得有点怀旧了。
■阿布拉莫维奇《情人》1988年
尽管艺术家为当年的表演照片配了手绘,还有最新的访谈录像,尽管阿布拉莫维奇的艺术至今仍在普通人的理解之外,但整个“影像上海”显示出的技术手段飞速进步,让你不得不感慨,影像毕竟是当代艺术,瞬息万变啊!
当然,也有不少经典摄影作品参加了本次“影像上海”。比如深圳越众历史影像馆,以收藏和研究“国家记忆”为己任的这家机构,此次带来了中国著名摄影家侯登科反映中国社会变迁的影像记录,以及摄影家刘博智的海外华人影像志系列作品。黑白照片的经典魅力及其背后的故事,顷刻便把“影像上海”的时空维度一下子拉得很开。
■侯登科《麦客》 陕西关中 1982年-2000年
■刘博智《何秋兰》 古巴 2009年
2019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 Shanghai)
展会时间:2019年9月20日–22日
展会地点:上海展览中心(延安中路1000号)
贵宾预展(仅限邀请及限量门票)
9月20日12:00–18:00
贵宾之夜(仅限邀请)
9月20日18:00–21:00
藏家时段(仅限邀请)
9月21日11:00–12:00
公众时段
9月21日(星期六)12:00–19:00
9月22日(星期日)11:00–18:00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詹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