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乔正
20年前的9月20日,南京路步行街以国内首条“全天候步行街”的身份,拉开全新的历史篇章。
那一年的上海,第一八佰伴还享有全上海规模最大商场的头衔,徐家汇的港汇广场和淮海中路的大上海时代广场还在进行最后阶段的赶工,而中山公园、五角场等地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型商场,附近居民要买点什么重要的东西,只能靠“进城”解决。
同一年,中国第一家C2C电子商务平台易趣网在浦东成立;马云刚刚创建阿里巴巴,想的还是如何帮中国商人把货物卖到国外去。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我们不难想见,南京路步行街的开张,带给上海和全国人民怎样空前的震撼。她轻松赢得“中华商业第一街”的美誉,名列外地游客来上海的“必到”榜首。
然而,时过境迁,20年后,随着全国范围内新商业形态的冲击和上海本地区域性商圈的兴起,“第一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已大不如往昔。而这不仅只是南京路步行街,也是国内所有以步行街为代表的传统商业形态所面临的共同困境。
2019年1月4日,商务部下发通知,对全国11条步行街开展改造提升试点工作,其中便包括南京路步行街。
对于上海来说,南京路步行街的升级改造,不只是上海自己的事情,更具有先试先行的示范意义。
在这方面,上海再次显示出了高度的使命担当和责任自觉。
早于商务部下发文件的8个多月前,上海就已明确提出,上海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城市,要通过提升软硬件水平,重塑“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的整体形象,将其打造成为“世界级商街”。
但是,与纽约第五大道、巴黎香榭丽舍大街这样荟萃全球顶尖品牌、主打高端消费、具有独占优势的成熟稳定的商业街区不同,南京路步行街是在中国商品短缺时代脱颖而出,从开街之日起主打的就是中等或者中等略偏上的消费水平,而这恰好与中国这些年越来越壮大的网购大潮主力撞了个正着。
换而言之,南京路步行街的升级改造,不但要超越传统的商业街区1.0版本,还要超越互联网网购体验,向商业街区2.0版本迈进。但在这方面,根本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循。
这也意味着,南京路步行街的“重塑”,将会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不断创新、摸索前行的过程。
这当然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前景无限的巨大的机遇。
在南京路步行街开街20周年之际,新闻晨报·周到派出多路记者,围绕南京路步行街的升级改造问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全方面、多层次的集中采访。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回馈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城市,致敬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
我们欣喜地发现,在“后街”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当下,与南京路步行街相隔数百米,纵横交错的小马路,正在日益与南京路交相辉映。
报业一条街的汉口路,秉承着上海积淀已久的文脉,老房子的门扉里掩着内秀其中的精彩,为南京路更添一份厚重感。
文化一条街的福州路,则日益焕发出新文创的光彩,浓浓的人文气息正从后街升起。
美食一条街的云南中路,则在热气腾腾中升腾着诱人的味道,令这里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这些无疑将为作为“大动脉”的南京路步行街的升级换代,提供更为丰富的空间和更为多元的滋养,形成一片完整的城市商业生态。
这些,都并不是“孤军奋战”,在全力打响四大品牌的战役当中,南京路步行街及其周边“后街”的升级改造,既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其他环节的联动者和受益者。
未来已来,时不我待;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我们衷心希望,我们今日的某些“畅想”,能在不远的将来,转化为南京路步行街的“现实”。
南京路步行街开街二十周年特刊
>>>04版-09版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齐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