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家族,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著名的收藏家族之一,至今延续了170年;
他的五世祖,曾是清朝位高权重的大臣,却也是个文物艺术品的“剁手族”,会把买房的钱挪用来买名画,事后又自责不已;
70年前,他离开上海到了美国,如今,101岁的他把家里两件巨幅古画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完成了他的夙愿;
上海博物馆也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将原作放大10倍呈现,并让名画“活起来”,以文化的接力,续写海外游子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守望。
▲他,就是翁氏家族第六代传人翁万戈,他的五世祖翁同龢,是晚清名臣,也是重要的收藏家。
翁万戈的收藏历史充满了不可思议。
翁万戈1918年出生在上海,2岁时,就因为家族内过继的原因,一下子继承了这笔从翁同龢父亲就开始积累的巨大家藏。
1936年,翁万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38年,他考取了美国的大学学习机电工程以及油画。
1948年,为避战火,他回到国内,从天津把家藏带到上海,又转运到美国。
2000年,翁万戈将家藏的80种、542册宋元明清珍稀古籍善本书,通过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以45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上海图书馆。
2010 年,他将家藏的明代吴彬《勺园祓禊图》捐赠给了北京大学。
2015年,翁万戈将包括《翁同龢日记》在内的47册珍贵文献捐赠给了上海图书馆。
2016年,翁万戈家藏南宋梁楷的《白描道君像图》卷由上海博物馆征集入藏。
■梁楷《白描道君像图》卷(图片由上博提供)
2018年,翁万戈百岁之际,将所藏明代沈周《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轴和清代王原祁《杜甫诗意图》轴两件绘画珍品捐赠上海博物馆。
■明代沈周《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轴(图片由上博提供)
■清代王原祁《杜甫诗意图》轴(图片由上博提供)
2019年9月9日—10月7日,上博举办“莱溪华宝——翁氏家族旧藏绘画展”,“莱溪华宝”系翁万戈先生斋名及其夫人程华宝女士之名合成,寓有翁氏家族所珍中华瑰宝之意,展出了上博所藏的三件翁氏家族旧藏名作。
其中,南宋梁楷《白描道君像图》卷是目前传世仅见的梁氏工笔白描画作,不足74厘米长的画卷上描绘了90余位人物和鬼神形象,呈现了精湛的画技。展览使用投影仪将全图放大10倍,可令观众更好地品读这件中国白描艺术的精华之作。
■放大了10倍的高清版梁楷《白描道君像图》卷
明代沈周《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轴,为大青绿设色。此画风格在沈周的作品中既是孤品,又是奇品。展览以3D动画视频复原图画中的山水,等比例放大两倍投影在文物一侧,不但让名画“动起来”,更使观众产生一种跟随画中人物游览山水的感觉,能更好地体会传统中国画那种可游可居的境界。
■多媒体技术呈现的沈周《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轴
《杜甫诗意图》轴是上博馆藏王原祁画作中最大的一幅。画面纵高321厘米,画家刻意经营,堪称巨制。由于年久失修,该图轴入藏上博时已经无法悬挂,上博对此图进行了重新修复装裱,并首次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跟踪拍摄,如今,在展厅里以视频形式,再次呈现此画的全部修复过程。
■视频还原王原祁《杜甫诗意图》轴的修复过程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上博的老朋友翁万戈先生捐献珍贵绘画之义举,体现了先生与上海博物馆缔结的不解情缘,本次展览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文物保护科技等多种视角诠释展品,不仅为上博东馆更是为未来的中国古代书画展览探索一条崭新的“让文物活起来”的展陈之路。
展览名称:莱溪华宝——翁氏家族旧藏绘画展
展览时间:2019.9.10-10.7 (周一闭馆,国定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四楼第三展厅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詹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