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学:朋友圈里的欢乐和牵挂

开学首日,上海瓢泼大雨,但作为小一新生的娘,我满心阳光——终于开学了!

把娃往校门里一推,赶紧掏出手机刷朋友圈,“普天同庆,万兽归笼”!一溜刷屏,太形象了有没有?

刚过去的暑假,双职工家庭绝对感受到了带娃的一万点暴击。家附近有靠谱全日制暑托班的毕竟是少数,如我等职场爸妈们只能把娃带到单位,于是乎,公司成了幼儿园,领导发言、客户开会时不时会被“妈妈我要尿尿”打断。

无奈之下索性给娃报个一整周的夏令营,明知价格贵、课程水但依然毫不犹豫,临行前抱娃流下鳄鱼的眼泪,转身就偷笑,“终于能自由一星期了”。

可夏令营数千上万的价格毕竟堪比碎钞机,大多数时候还得靠自己,亲子关系一个暑假降到冰点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即使大雨滂沱,即使堵车堵到怀疑人生,朋友圈还是沉浸在一片“终于把娃送走了”的喜悦中。

但很快,朋友圈就出现了人格分型:

一是分离焦虑型老母亲,以幼儿园新生家长为主,口口声声说要宝宝勇敢,送到幼儿园门口自己先热泪两行,好不容易被保安拉开,依依不舍看着宝宝走进教室。然后一整天魂不守舍,不断低头刷班级群,看老师有没有更新照片,不断设想“宝宝哭个不停怎么办”“万一撞到怎么办”“不肯吃饭怎么办”……想着想着忍不住就要潸然泪下——要治分离焦虑的岂止是孩子。

二是担忧操心型老母亲,以中小学新生家长为主。分离焦虑期早就过了,但新问题来了,孩子会调皮捣蛋吗?老师布置的任务都能记住吗?能自己喝水上厕所吗?这种鸡零狗碎的问题不好意思在群里问老师,只能自己默默纠结。

三是自由放飞型老母亲,多半是暑假被孩子虐惨了的,开学第一天就激动得不行,把孩子往校门里一推,转身就在朋友圈里组局:“姐妹们,吃饭按摩逛展约起来啊!”因为太开心,以至于新老师在群里打招呼都没看清:“大家好,我是新来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我姓沈”“兼老师好!”“兼老师好!”“沈老师好”“兼老师好!”……

无论是欣喜还是牵挂,朋友圈里的每一张照片,每一句调侃,都是我们依依不舍的“小别离”,也是我们逐渐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的“小欢喜”——看着他或者她活蹦乱跳地奔向前方,我们这时才真正懂得,当年自己背后那双眼睛里的深情与不舍。

加油,孩子!你是我们一生的牵挂!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