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东昌电影院”升级后正式归来,更名为“东昌弈空间”,一场“可善的陌生”的公共展览活动拉启其正式对公众开放的大幕。
曾经的“浦东大光明”,辉煌过也没落过
南泉北路150号正是东昌电影院的所在。建于1954年的东昌电影院,是浦东第一家电影院,有着“浦东大光明”的美誉。《卖花姑娘》、《追捕》、《佐罗》、《泰坦尼克号》……浦东人的观影之路,很多是从这座电影院起步。
东昌电影院不仅浸润了一个时代人们对电影的喜爱,它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也是社会变迁的写照。1955年,公私合营的东昌电影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一股计人民币五元。从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东昌电影院也临时更名为“前进电影院”。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不过随着影院人气的聚集和知晓度的提高,政府开始仿造“南京路”模式,以影院为中心打造集文化、娱乐、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商业圈。当时浦东最大的商场崂山商场,以及深受追捧的老字号迎宾楼饭店先后建成营业,新华书店、照相馆、小吃店也相继开张。途径的公交线路也特地增设“东昌电影院站”。一时间,东昌电影院及其周边的完整配套交通吸引了远在高桥、三林等地的居民纷纷前往。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1982年,东昌电影院为适应上海电影业的大环境,改善影院形象,开启了大修之路。“我们都主动去背水泥,这在现在简直不可想象的。”电影院的老员工、时任放映员的於文浩还记得同事们热火朝天的干劲。
大修后,东昌电影院不但拥有了浦东第一块“宽银幕”,也进入其经营的最辉煌时期——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每逢热门电影上映,於文浩总要接到各路亲朋好友的求票要求。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进入了90年代的浦东,随着多厅化影院的兴起,加上市民们对一体化商场消费的认可,东昌电影院的营业额出现了下滑,从辉煌逐渐走向了没落。
2004 年,电影院正式停业,但这个空间中所承载的时间、记忆和情感仍在,斑驳的墙面、老式的家具、大堂的宣传海报,犹如一个时空胶囊,锁住了无数的回忆和过去。
升级后的空间,业态更丰富
历时5年的重装工程,东昌电影院正式升级为上海首家集艺术展示、科技教育、电子竞技赛场功能为一体的5G多元文化体验空间,并改名为“东昌弈空间”。
停业10年,重装5年,为什么东昌电影院的升级之路会花这么长的时间?作为重装工程的执行方,上海浦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薇向周到君表示,东昌电影院是浦东人的一个地标,一开始也想过单纯地对影院的基本功能进行升级。但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后发现,这种单一的功能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在没有想清楚之前,宁可留白,也不做改造。”
最终,整个团队对电影院的未来有了比较统一的认识:赋予其更丰富的业态功能,而不仅仅作为一个影院来播放电影。
于是,原本的千人放映厅变成了264个作为的多功能厅。
走进其中,墙壁和天花板上的灯光装饰充满现代感,或紫色或灰色的座椅极具时尚感。“部分的座椅可以灵活拆除,以满足电竞赛事的现场解说与线上直播需求”,林薇告诉周到君,这个多功能厅看上去像电影厅,却不止于播放电影。
今年6月,已经成功举办过电竞比赛的常规赛。未来,除了满足电竞赛事的场地需求,还具有艺术电影放映、沉浸式戏剧演出等多种业态功能。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和东昌弈空间一同亮相的,还有UNArt艺术中心。
“可善的陌生”正是其策划的东昌弈空间开馆首展,展出了国内外37位(组)艺术家的43件(组)作品,涵盖架上绘画、装置、摄影、录像、表演等形式。
在未来的日子里,UNArt艺术中心将持续地为东昌弈空间空间的内容运营提供实验平台,通过艺术的全新视角和开放的思维方式,联合多学科、协同多媒介呈现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推广科技艺术教育和探索跨产业的共营模式。
附近的居民杨先生在得知“东昌弈空间”重新开放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赶来参观。“我在这里看过一百多部电影,虽然如今看电影已经不稀奇了,但提起‘东昌’,总能想到那段时光的小幸福。”
实用信息: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周二闭馆) 10:00-17:00
门票:参观免费。电竞、电影、演出需购票
地址:浦东新区南泉北路150号
公共交通:地铁2号线东昌路站,地铁4号线浦东大道站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