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安亭后,上海又迎来临港无人驾驶综合测试示范区,这个新测试区,无人车测试道路更长,还有隧道路况。
今天,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宣布正式开园,标志着临港地区在推动“三无系统”规划落地的过程中又迈出关键一步。
据悉,示范区以“自动驾驶功能测试、车路协同系统功能测试及示范、真实商业场景应用示范”为建设目标制定了“2+2+N”规划,即2个封闭区,2个示范区和N条开放测试道路。
“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大家比较关注的是如何验证智能网联的算法。临港结合自身条件推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整个测试区包括4.7千米的封闭区和道路总长26.1公里的开放区。”上海临港科技创新城经济发展公司产业推进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下称“临港测试示范区”)一期已建成并试运行,包括26.1公里开放测试道路、3平方公里封闭测试区及数据中心,并实现了区域内4G、5G网络全覆盖,初步构建了车路协同智能交通系统环境。
临港测试区内,有一段500米长的隧道,它对于无人车相当具有挑战性。据悉,该隧道是目前国内最长的模拟测试隧道,完全按照国际标准建设,灯光强度可控。在隧道中,智能网联汽车通过自身感知系统和惯性导航,模拟无GPS服务的环境中能否顺利完成无人驾驶。
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暨Future LAIV由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规划并投资,与目前国内已投用测试区相比,临港测试示范区具有道路条件更好、区域范围更大、场景更科学丰富、网联功能更强、提升空间更大、覆盖产品更全、测试环境更真、技术支撑更强等特点。
在临港之前,嘉定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已经投入运营。 “临港和嘉定在定位和气象两方面存在互补。嘉定目前主要以乘用车测试为主,临港目前以商用车测试为主。临港气象相对复杂多变和嘉定也具有互补的特性。” 同济大学有关分析人士表示。
据悉,临港测试示范区试运行以来,先后承担了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重点项目测试,及工信部有关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应用的重大评价测试任务,并开展了大量测试验证、技术开发和标准研究等工作,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及认可。
目前,临港已经集聚了上汽荣威、上汽大通等整车企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初具规模,临港测试示范区的产业集聚作用逐步显现,创新创业环境更具活力,产业能级进一步提升。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林劲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