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也就是明天,第六届上海科博会将在上海展览中心拉开帷幕,一直持续到8月26日(下周一)。今天下午,记者也提前走进展会现场进行了一番探索。接下来就为大家带来各种好看的、好玩的科普展品的“大剧透”。
去赛道上“飙车”
在东一馆一层,一条弯弯曲曲的玩具赛道格外醒目。这是要让观众进行遥控车比赛吗?事实上,它比遥控车比赛可要高级多了。
据展商负责人张立民介绍,这个缩小版的赛道,搭配上一旁的四台“驾驶舱”,还有他们特别设计的“迷你”版赛车,构成了完整的一套AR赛车娱乐应用。
“我们这个‘迷你’赛车前面装有一个摄像头,摄像头捕捉到的高清画面会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到对应驾驶舱的屏幕上,同时借助AR技术对这些画面进行一些处理,坐在驾驶舱里的‘车手’就能很好体验到极速狂飙的快感。”张立民说。
据了解,这个AR应用经过一定的升级改造后,也可以为真正的赛车手提供模拟训练。“之前已经有一些赛车手跟我们表达过这样的意思,不过我们现在还是一家小公司,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做这件事。但将来不排除与他们合作的可能。” 张立民这样告诉记者。
“玩转”垃圾分类
记者在一个下午的探索中发现,在本届科博会上,主打垃圾分类科普的展位着实不少,可见垃圾分类在当下的确是一个关注度很高的话题。
同样是在东一馆一层,几个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互动小游戏吸引了不少探营者争相体验。在一个叫做“垃圾分类擂台赛”的游戏中,体验者可以用弓箭将飞行的不同垃圾射落到垃圾桶里,射对则得分,射错则减分。
眼下上海正在积极推进垃圾分类,不过环保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
展商表示,他们希望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市民深刻了解到垃圾分类这项措施的前因后果,轻松掌握这项技能。当垃圾分类真正从大城市的“时尚”,变成多数人的习惯,变成“国民日常”,它所带来的改变和好处,才真正开始和显现。
“解剖”核电站
在东一馆二层,一个1:85的核电站模型抓住了很多探营者的眼球。
据展位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剖开”了的核电站模型能够让观众一眼看清核电站的内部结构,从而帮大家充分理解核电站的运作方式和工作原理。
“比如通过这个核岛的模型,你可以看到核燃料是放在哪里的,也可以了解到核燃料在反应堆中通过裂变或聚变产生的核能是如何通过蒸汽方式一步步转换为电能的。”工作人员介绍到。
此外,通过这个核电站模型,观众还能进一步了解核电站所采取的各种安全保障措施。
“比如这个反应堆安全壳,也就是反应堆保护外壳,它是由好几层构成的,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功能,充分保证了突发状况下整个核岛的安全性。”工作人员说。
与爱因斯坦“合影”
据了解,在本届科博会上,主办方还把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请”到了现场:
这个1:1的爱因斯坦蜡像是从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里搬来的,展会开幕后,观众们可以与他近距离合影。不过,主办方也提醒广大观众:与“偶像”合影时千万不要触摸哦。
除了以上这些,记者也从主办方了解到, 由商米科技带来的人脸支付智慧商店、肇观电子带来的“天使眼”、司弈智能带来的国内首款下肢软体外骨骼、同济大学朱哲琴声音实验室与上海市科委共同带来的“声音造物展”等,也都将在本届科博会上闪亮登场。只可惜探营时相关展位都还未布置完成,记者没能提前一探究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天下午,本届科博会“重头戏”——沉浸式戏剧《梁祝》已完成技术调试。
《梁祝》是一段家喻户晓的中国传统爱情故事,很多人都看过改编的戏剧。但发光的蝴蝶在你身边起舞,绚丽的灯光仿佛让你身临其境,这样的沉浸式戏剧《梁祝》你体验过吗?没有的话,今后几天可得去上海展览中心好好体验一番!
据介绍,沉浸式艺术是摆脱了固定座位、固定视角,让人可以置身虚拟环境中,营造出声、光、电、艺术完美结合的新型艺术表现形式。本届上海科博会设立了近5000平方米的沉浸式艺术展区,将给观众们带来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大家可千万别错过了!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吴正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