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书香盛宴,观众数再创历史新高!为什么上海书展成为中国最亮丽的书展?

今晚九点,伴随着最后一位读者走出展厅大门,2019上海书展在上海展览中心圆满落幕。

七天书展,高温和雷雨都挡不住爱书人的脚步,绵延有序的读者队伍成为书香城市、文明上海一道最美的风景;朋友圈的刷屏、微信推文的刷新,微博话题度的攀升,生动诠释了市民读者的阅读热情和文化追求。书展主会场入场观众数再创历史新高,全市100余个分会场人流如织,线上分会场参与度爆棚,形成了“申城无处不书香”的浓郁氛围。

“现在的上海书展是一个巨大的阅读能量场。”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说,它和城市中的各种小型阅读场域互相呼应、互相成就,把平时的各种阅读创新汇聚起来集中呈现,让阅读真正浸润整座都市。

在最高处的阅读

2019年上海书展开幕的前两天,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打造的朵云书院上海中心旗舰店正式开业。

这家“云中书店”位于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的52层。将一家书店从路边搬到天上,“彰显了上海的文化高度,上海以这样的方式凸显文化定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阚宁辉表示。

“今天很多人是冲着它的高度来的,但是来了以后,就会感受到它的广度、它的精度、它的深度,甚至是它的温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书记、总裁王岚说。

作家毕飞宇说:“穿过月亮门走进来,就爱上了这里。作为一个写小说的人,我在这里看到了故事。”德国哲学家沃尔夫拉姆•爱伦伯格赞叹说:“有书的地方就是家园,这里的选书非常棒。

这家刚开业的书店,还是2019年上海书展的主要分会场之一。

开幕首日,“挪威现当代文学译丛”新书分享会在这里举行。挪威著名作家罗伊•雅各布森携最新作品《奇迹的孩子》,和挪威文学海外推广基金会主席玛吉特•瓦尔索展开对话,分享了挪威文学独特的魅力。

最具广度的书展

书展期间,中版书房、中信书店仲盛店也相继开张。2019上海书展,除了主会场上海展览中心,足足有百余个遍布城乡的实体分会场,覆盖实体书店、图书馆、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空间,真正的书香满城。

今年上海书展走出上海,走向全国,首次实现实体分会场“走出去”,依托钟书阁、西西弗、言几又、上海三联书店等品牌连锁实体书店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北京、天津、河北等全国26个省市的中心城市的约50家门店,设立书展分会场。

最正能量的人生课堂

本届书展,也是充满正能量的人生课堂。

备受读者关注的“书香中国”阅读论坛,聚焦“奋斗者•新时代”主题,近800名观众来到现场聆听著名作家阿来、春秋集团董事长王正华、知名演员胡歌讲述他们的人生经历、奋斗历程与内心感悟,现场读者很受鼓舞。有听众表示“也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奋斗者,将祖国的故事传播给更多的人。”

著名漫画家、江湖人称“小林老师”的林帝浣携《凡是过去,皆为序曲:2020小林漫画日历》来到书展,现场传授了从负能量到正能量的转换秘诀。他说, “负能量和正能量只是一念之差,一些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如果用黑色幽默方式表现出来就会变成正能量。”

台湾散文名家张曼娟带来了新作《我辈中人:写给中年人的情书》,并在书展分会场钟书阁芮欧店进行了分享。

张曼娟告诉读者,中年无关年纪,而是心态。“迈入中年,意味着我们能够惝然面对曾经的爱与伤痛,在每一段挫折来临之前,都能蓄满能量,不至于轰然坍塌。”

二十离家九旬回。90岁高龄、自称“杭漂七十年”的徐永辉老先生,带着他创作的一本沉甸甸的生命之书《家国天下:十户人家七十年》,站在了上海书展的舞台。

举着20余幅半个世纪前的黑白相片,这位中国跟踪摄影第一人、浙江日报资深摄影记者,讲述着70年新闻摄影背后的故事,感动全场。

作为红旗出版社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重点图书,《家国天下:十户人家七十年》精选照片三百余幅,可以说,书中10组时代“圆梦曲”的报道以及翻天覆地变化的珍贵照片,既是10户普通人家70年连续而完整的家庭档案,也是共和国70年从贫穷到富强历史进程的缩影。

最实用的教育讲堂

去书展听名师上课,成为很多读者爱书展的一大理由。书展也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大讲堂,教育类、健康类图书成为大热门。

继《语文太重要》之后,著名语文教师黄玉峰再度率名师团队推出“从陪伴到放手:复旦五浦汇”丛书并在书展上首发。

本套丛书由沪上名校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的资深教师编写,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旨在通过名师讲解、精题精练,为初中阶段学生提供精准指导。首发式现场人山人海,很多读者冲着名师而来。作为丛书的策划者、编写组织者,黄玉峰指出,该书体现“陪伴”与“放手”相结合的理念。

《一本搞定雅思听力》作者杨程亮相书展,并发表以“关于英语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为题的演讲,与现场参与者一同探讨英语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及雅思考试的前沿信息,现场火爆。

该书作者杨程被学生们亲切的称呼为能能老师,现场演讲过程中能能老师从“中文和英文的差异”出发,为大家纠正英语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误区,还为大家剖析了大部分英文初学者会忽视掉的“发音问题”。签售环节互动踊跃。

宋庆龄幼儿园园长及沪上知名早教专家和学者,为书展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早教课。年轻家长听得津津有味,《我们家的早教——宋庆龄幼儿园亲子游戏(0-3岁)》也被抢购一空。

上海教育出版社将一堂钢琴大师课引进书展现场,方百里钢琴大师课暨《约翰•汤普森 简易钢琴教程精选》系列新书签售会在书展上举行,普通读者、钢琴学习者都有机会登上大师的课堂,让无数琴童以及家长收获满满。

最跨界的联动

面对新技术、新产业,上海书展也努力构建跨界交融的新格局。

约翰•豪作品首度来华的展览“中洲旅人——约翰•豪艺术展”书展前开幕;明珠美术馆携手巴黎博物馆联盟举办的“维克多﹒雨果:天才的内心”大型展览和法国文学大家作品专题书展吸引了大量文学艺术爱好者;上海译文出版社《夏洛的网》《挪威的森林》《聊天记录》三本书展主打书为概念的艺术装置吸引了市民的参与;“世界最美的书”设计艺术展,令无数读者驻足品鉴。

“阅读是不是只有看书这一种方式?上海书展希望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说,立足于这样一座国际文化都市,上海书展的内容可以更丰富,形式可以更多样。

最温暖的服务

今年书展更加注重内容服务。读者对环境与阅读体验的新需求,推动更多参展机构对参展图书和活动进行“筛选”,让读者不仅看到畅销书,也能更多遇见专家与出版人推荐的、经典有价值的小众图书,从而提升阅读的品质。“七天七堂课”国学讲座,仍旧推出人性化举措,邀请手语专家现场进行手语翻译,并通过网络实时直播,读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回顾活动内容。

应对恶劣天气,组委会快速作出部署。8月18日,突降暴雨,为方便读者有序离场,志愿者在各出口处为读者发放一次性雨披,半小时就发出8000余套,让读者倍感温馨。

最有态度的引领

经过16年的积淀,上海书展更加坚持引领有品质、有价值的阅读态度,更加注重传递思想、文化、学术“最有价值的声音”,让感人的阅读场景一再上演。

一系列高品质、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如“书香中国”阅读论坛、上海国际文学周系列活动、学术出版上海论坛、“书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系列讲坛等,以文学、艺术、学术的思想交流和碰撞,让读者零距离分享到精神文化最新动态。

在走近江南•珍藏江南—“江南文化”丛书首发、朗诵暨签售会上,该丛书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中文系教授胡晓明说,他在上海书展差不多转了3、4个小时,他说,“上海书展能够做这么大的规模,能够做的在全国范围内这么好,这么多的读者排这么长的队伍来参加上海书展,它的基因在哪里?它的根在哪里?它的传统在哪里?就在我们的江南深厚的文脉,所以我觉得这套书在上海发行,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

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说,上海书展是上海每年夏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什么上海书展成为中国最亮丽的书展,就是因为有江南文化、海派文化这样的底蕴在,是我们在座的和所有的读者共同筑就的风景线。”

作家余华感叹,“上海有离天空最近的书店,有真正属于读者的书展。”

2005年,余华第一次参加上海书展,见证了它的成长,“上海书展那么多年下来,在全世界都排在前列,不管是人流量、还是受读者欢迎等方面。”

(实习生 顾佳妮 张晨璐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