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人们印象中的艺术家总是独居一室,沉浸在自己的工作室里,闷着头苦苦地创作。然而艺术创作并非闭门造车,它源于生活,更是生活的一部分。最近,正在深入更新的愚园路就启动了“艺术家驻地计划” ,将创邑SPACE|航天大楼(愚园路1159号-1169号)的部分沿街空间打造为艺术家驻地体验点。
在这里,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将深入愚园路市民的市井生活,感受愚园路上的烟火气,将这种特别的感受浸润到自己的作品中,来反哺愚园路这片街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家会如何融入愚园路的生活?市井生活的日常中又会给艺术家们带来何种灵感呢?
首位入驻艺术家是位手艺人
赵多,Good Fellows Signs事务所主理人,也是参与到“艺术家驻地计划”的首位艺术家。
算起来,愚园路并不是他第一次踏足,但几年前的愚园路上,他只是匆匆过客,且那时的愚园路和如今有很大不同。这一次,他本想在愚园路上安安心心地住上一个月时间,但因为有其他工作安排的关系,他不得不提前结束了这次难得的行程。
即便如此,他依然为愚园路留下了自己的作品——一幅精心打磨的Sign Painting(招牌绘写)。
毕业于澳门理工大学设计专业的赵多不爱走寻常路,做过纹身师,也痴迷过机车涂装……在机缘巧合下,接触到了Sign Painting领域,这是一个完全用手工方法去呈现文字和图案的世界,太符合赵多的兴趣点了。得知日本有非常系统的Sign Painting传承与学习渠道,因此踏上日本开启学艺生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赵多不爱走寻常路,做过纹身师,也痴迷过机车涂装
他告诉周到君,自己前几年来愚园路时是擦肩而过,所以对于愚园路印象并不深刻。但自从住进了愚园路,每天都会到愚园路上走一走。
“去公共市集买大饼油条的弄堂居民,馄饨店里响起的各地方言,街角那几平方米的艺术空间,甚至这路上的店招、绿地中的花草,都能给我许多特别的感受,”赵多表示,如果有朋友咨询他上海值得去的地方,他一定会推荐愚园路。“因为这里,既新潮又复古,新与旧的结合与对话在这里特别协调,很像上海这座城市的缩影”。
■艺术家就是在这样经过精心设计的沿街空间中生活与创作。
艺术家作品等你来探寻
愚园百货公司,作为愚园路上如今的地标之一,成为赵多决定贡献自己创作力量的载体。他用金箔这种很难掌握的材质,为愚园百货公司手写了一块店招。
“这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金箔很薄很薄,稍微用大一点力,整个字可能就会被破坏掉完整性。”赵多告诉周到君,他需要先对字体先进行一个小样的设计,而后放大到玻璃的橱窗上去。在他创作的过程中,字符传达着“新”的信息,传统的Sign Painter技法就好比“旧”的表达,通过手和笔的协作、身体与思维的碰撞,去挖掘和探讨招牌背后蕴含的意义,最后,它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个标志、一串字符,而是他对这条马路的思考与感受。
“Sign Painting对我而言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艺术和文化,普通人可能看到的是现成的招牌样式,却很少意识到这些招牌是如何绘制的,又是谁来绘制的。”赵多表示,当他真正走进这个世界,才会发现材质之丰富,技法之精细,才是造就招牌如此多姿多彩的原因。
赵多告诉周到君,日本的店铺很注重店铺的氛围,哪怕是一个几平米的小铺子,可能也会另拿预算对店铺之魂的“店招”进行特别设计。“套用年轻人喜欢的一句话,就是逼格要上去。”所以,他的工作室在日本常常会接到来自不同行业的设计需求。“更有甚者,甚至在居室装修的时候,也会邀请我们到家里的某个地方写点话、画点画来装饰。”这种对手工工艺的推崇与欣赏,也让整个日本街头呈现了完全不同的风格。
对于“艺术家驻地计划”来说,赵多之后,还将有来自世界各地多国的艺术家来此短住,从日常生活中找寻灵感,创作作品。
家门口不但有开门七件事,也有“诗与远方”
还记得愚园路1107号的网红草坪嘛,一到周末,就会成为亲子活动、好友聚会的好地方,甚至,还见证了不少人求婚的感动一幕。而网红草坪上定期更换的艺术装置,也成为不少时尚青年的打卡地标。
今年,网红草坪的艺术装置也将由参与“艺术家驻地计划”的一位法国艺术家来完成。具体是什么,还得卖个关子。
将“艺术引入生活”,打造生活美学街区,其实一直都是愚园路更新的目标。2015年,长宁区政府决定以政府引导结合企业运营的方式拉开愚园路更新的大幕,区属国企九华集团和弘基集团旗下的CREATER创邑共同出资成立的上海愚园文化创意公司担任运营改造。
在整体街区更新的同时,从艺术的“诗与远方”与生活的“开门七件事”之间找到某种平衡,其实一直是CREATER创邑在做的事情。
CREATER创邑总裁方文向周到君表示,在知名的愚园路街区进行调整与更新,他们更多的是从人的需求出发进行再平衡,追求街区的人文情怀,构建城市更新的产业生态。虽然愚园路更新的路段并不长,但愚园路上的深深弄堂,同样可为。
方文说,“艺术不是隔绝于人的‘高大上’,而是可以亲近的美,艺术都是源于生活。我们希望本地居民、外来游客都能得到源于上海独特社区的生活体验,感受摩登都市的市井风情、人情暖意”。
从2017年开始,他们每年都会与国际艺术家进行交流和合作,2018年邀请的一批艺术家在愚园路街头做了些艺术装置,很受好评。“希望生活在愚园路的人,或者在愚园路办公的人走出弄堂或办公楼时,就能够感受到艺术气息和氛围,在日常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美”方文这样说。
■愚园公共市集内充满着烟火气,但时尚巧妙的设计让其妥妥成为“网红”。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与做法,才诞生了“艺术家驻地计划”。方文告诉周到君,艺术不是在墙上挂几幅昂贵的画就是艺术,在愚园路的愚园公共市集中,一楼是居民们生活的开门七件事,二楼是下沉社区的品牌美术馆,事实证明,这种“艺术和生活的融合是实现共生的”。
她透露说,这次的“艺术家驻地计划”前后将会有11位全球艺术家来到愚园路,就地取材来进行创造,甚至有一位8旬艺术家可能会带着护工来参加。未来,如果反响良好,她们将考虑长期进行驻地计划。同时,考虑也邀请国内的年轻艺术家到国外开展“双城计划”。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