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北站街道是上海市京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也是上海最早开办少儿京剧社团的街道之一。日前,北站街道与上海昆剧团、上海京剧院、上戏戏曲学院共同筹办的上海·北站2019戏曲文化节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曲韵芳华”昆剧非遗大师展开幕,展览所在的京昆文化体验馆也在当天开门迎客,从此戏迷又多了一个好去处。
活动现场
大师坐镇演绎传承
“曲韵芳华”昆曲非遗大师展是北站2019戏曲文化节戏曲三部曲系列活动之一,大师展将展示王芝泉、刘异龙、张洵澎、张铭荣、方洋、张静娴、岳美缇、梁谷音、计镇华、蔡正仁10位新中国昆剧第一代传人们的艺术成就和传承创新。本次展览也标志着上海·北站2019戏曲文化节正式开启。
提起当代的昆剧非遗大师,1954年上海戏校培养的昆大班成员无疑是其中人才辈出的代表群体。他们受到了俞振飞、言慧珠和许多“传”字辈老师及其他名师的严格训教,作为新中国昆剧第一代传人,从事昆剧事业已65年。除了两位老艺术家身在境外未能到现场,其余8位国宝级昆剧艺术家均来到了开幕式现场。
张静娴献唱
活动的压轴大戏是由昆剧大师、73岁的张静娴登台演唱昆剧经典选段《牡丹亭 寻梦》,开口即惊艳四座,让现场戏迷们过足戏瘾。
“阳春白雪”的艺术终究是要扎根到群众中来,才能发扬光大。据悉,北站2019戏曲文化节分为“非遗传承” “古今传唱” “跨界未来”3大主题,8大活动。
活动现场,北站少儿京剧团的小演员们表演了京剧《坐宫》片段
其中古今传唱活动面向戏曲爱好者,主办方开设素人戏曲训练营,在社区招募100名戏曲“素人”,由知名戏曲演员面对面开展戏曲课程培训,主办方还与宜昌市文广局合作,利用暑假开展京剧“夏令营”活动,组织两地青少年互访,学习戏曲,相互交流,体验戏曲的独特魅力,还会开展戏曲赏析活动,邀请专业院团知名戏曲演员开展戏曲课程并开通直播课堂,让更多人了解、发现戏曲之美。
京昆文化扎根社区
戏曲节的主会场,就在京昆文化体验馆内。这是北站街道新建的一处传承和弘扬传统戏曲的场所,场馆近千平米,为上海目前最大的社区级戏曲文化传承中心。即日起至10月8日,这里正在举办“曲韵芳华”昆剧非遗大师展。
本次展览通过历史文献、戏曲服饰、舞台道具、艺术装置、沉浸式影像等多元交互展示京剧和昆剧文化。展览通过文字介绍、舞台剧照等展出了王芝泉、方洋、计镇华、刘异龙、张洵澎、张铭荣、张静娴、岳美缇、梁谷音和蔡正仁这10位昆曲表演艺术家的艺术成就。此外,他们各自拿出了一件与昆曲有关的物件作为展品,比如张洵澎拿出了自己制作的簪花,梁谷音展出了钻研《西厢记》的手稿,方洋展示了上妆的油彩……
刘异龙拿出的是一双旧袜子。这是80多岁的刘异龙珍藏了50多年的一件珍品。
刘异龙介绍道:这是我的老师,王传淞留给我的。50年前,王老师把破得一塌糊涂的袜子让我拿去裁缝那里缝补,后来,在老师离开上海前,他把这双袜子送给我。我拿着这双袜子,练功或演出时,一有机会就穿,我穿着它,跟头都翻得更高了。再后来,我就舍不得穿了,我就想把它作为一个寄托,想念老师时,拿出来看一看。
化妆体验室
周到君看到,体验馆内有化妆体验室、戏曲服饰展示区、茶艺室等公共文化空间。体验馆将采用体验的形式来培育社区居民对戏曲的兴趣,营造社区戏曲氛围,凝聚戏曲爱好者同时提升社区整体戏曲文化水平。
戏曲服饰展示区
茶艺室
京昆文化体验馆
开放时间:每周一至周五9:30-16:30
地址:静安区天目中路383号海文大楼五楼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吴佳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