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上的安全 | 上海玻璃幕墙迈入而立之年,如何避免“玻璃雨”,又如何破解维保困境?


7月中旬,上海的气温逐步升高,台风也慢慢逼近。与高温大风同步逼近申城的,还有玻璃幕墙逐步增加的风险。根据以往经验,再加上相关专家的意见,都告诉大家,高温和大风是最容易诱发玻璃幕墙事故的因素。

自从1985年上海第一栋玻璃幕墙——联谊大厦落成以来,申城便大规模地开始使用玻璃幕墙技术,一时间,玻璃幕墙成为“摩登”、“时尚”、“现代”等一系列美好词汇的体现物,玻璃幕墙的建筑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越来越造型多变……

然而,玻璃幕墙的事故也越来越多发,轻度的是屡见不鲜的自爆事故,严重的甚至砸坏车、砸伤人、致人死亡……对于玻璃幕墙的质疑和讨论也日渐繁多。

7月开始,记者走访了上海多栋玻璃幕墙建筑,有曾经发生过事故的单位,也有新建成的单位,有商用楼,也有居民楼,通过调查走访,记者发现,目前“玻璃幕墙之危”最为严重的问题在于:由于玻璃幕墙的维保专业,普通市民无法自行判断隐患,而谈及维保问题,物业公司又三缄其口,讳莫如深,并不公开相应数据,如何提前预知危险,防范危险,督促相关单位解决问题,仿佛陷入了死局。

▲华泰大厦

困境一:住户缺乏玻璃幕墙安全意识

在肇家浜路,金兰花苑和华泰大厦两栋建筑,隔着马路对向而立,华泰大厦是一栋商务楼,2001年建成,多为公司租用办公,而金兰花苑则是居民楼,1996年建成,两栋大厦都采用了玻璃幕墙技术,在一般的水泥外墙中,嵌置了玻璃幕墙。

记者了解到,玻璃幕墙所用胶的保质期在10年左右,而玻璃幕墙的设计年限多为25年,这两栋大厦玻璃幕墙的“岁数”都在超过年限的边缘徘徊了,处于安全隐患颇高的建筑,那么生活工作在这两栋大厦里的人员,是否存在针对玻璃幕墙的安全意识呢?7月11日,记者走访下来,发现这样的人几乎是微乎其微的。

▲华泰大厦玻璃幕墙框架也有大量的锈迹

在华泰大厦的顶楼,记者留意到,这里正在进行装修施工,但是装修人员并无一人在场,只能看到满地装修材料,观察这里的玻璃幕墙,会发现,玻璃上有多处划痕,在衔接玻璃和墙面的位置,一块木板翘起,玻璃框架和墙面没有衔接,发生分离,玻璃的框架也有大量的锈迹,胶体也出现有龟裂,看起来十分危险,记者用手尝试推动玻璃,幸好并无松动的迹象。

记者逐层向楼下的租户进行采访调查,对于顶楼的玻璃幕墙状态,所有的受访人皆表示并未留意,而对于自己楼层玻璃的状况,大家也都表示并无特意关注。“这个应该是物业来管吧,我们平时也都没注意这个问题,我们这里不会出问题吧!”一名住户告诉记者,自己从未注意到相关的事项,也没有看到物业对此方面有进行相关的维护,作为住户,也没有意识主动要求物业对此进行维保。

如果说玻璃碎了我们会叫物业过来修,但提前做维保是没这个意识的。”

▲玻璃上有多处划痕

在金兰花苑采访过程中,记者同样遇到了,居民并无此方面安全意识的情况。金兰花苑的玻璃幕墙有的是在公共区域,有的则分布在居民家中,通过对公共区域玻璃幕墙状况的查看。

记者发现,不少玻璃框架都已经发生了松动、变形,而玻璃的封胶也或多或少有龟裂的迹象。“这个情况你今天不跟我说,我都不知道,平时很少留意这一块,下了电梯就回家了。”居民张女士告诉记者。

▲金兰花苑玻璃幕墙封胶出现龟裂的迹象

困境二:普通市民无法判断其状态

陆家嘴是上海玻璃幕墙建筑最为密集的地区,时代金融中心大厦就林立在陆家嘴一片现代化高楼之中,淡蓝色的玻璃墙身透露出高端的商务气息,然而,翻看这幢大厦玻璃幕墙的过往经历,却让不少在大厦工作的人员感到有些担忧。

2011年5月18日,时代金融中心外墙46楼玻璃坠落,楼下停车场50多辆车遭此“天降横祸”,7月18日,该大厦43楼再次发生玻璃破碎坠落的意外事故,2012年大厦38楼玻璃发生自爆,并未发生坠落。幸运的是,这几次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因为频出事故,在这栋大厦上班的人士,比起一般人,对于玻璃幕墙有更高的警惕性,但是,即便警惕性上去了,对于应该如何鉴别玻璃幕墙的状态?如何能够提前“预知”危险?几乎所有人仍旧只能回答:无计可施。

7月5日,记者来到了时代金融中心,首先去的就是46楼,目前,这一层的租户是一家金融公司,听到记者的采访理由,不少职员都表示,自己曾经听说过11年玻璃坠落的事故,在平时工作中,也会刻意地对玻璃幕墙有所“警惕”,“我们肯定不会往玻璃上面靠的,也是担心会发生危险嘛!”一名职员告诉记者,大楼的物业有时也会上楼进行巡查,或者从外部进行清洗工作,但是据其观察,次数并不算太多。

我们有时候也会想说,自己看看玻璃有没有什么隐患之类的,但是到底看些什么内容,我们真的不知道!

接着,记者前往43楼,这里同样也是一家金融公司,对于玻璃幕墙的安全问题,同样有不少职员表示出了关心。“有去看过我们这一层的玻璃,有的玻璃上面好像是有划痕,但是膜上的东西,还是玻璃,到底有没有危险?我也说不清,查资料好像也查不出。”43楼的职员告诉记者,自己从资料中了解到的玻璃幕墙隐患都太过专业,根本无法从肉眼辨别,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对于安全就更加担心了。

我还听说过一个理论,空调不能开太冷,内外温差大,玻璃也会容易自爆,但中央空调也是物业控制,我们根本没办法把控玻璃的安全。

记者对46楼、43楼的玻璃幕墙进行了查看,发现大厦使用的都是双层玻璃,由于太阳光的反射,玻璃上有倒影,其实很难对玻璃的细节问题进行查看,部分玻璃确实有划痕,但也无法分辨是否是玻璃本身的划痕,而玻璃框架处,胶体也比较完好,看起来并无隐患的迹象。

记者从相关专家处了解到,玻璃幕墙涉及的专业领域颇多,有材料、结构、物理等等,对于专业要求非常高,如果需要发现玻璃幕墙的安全隐患,最可靠的方式还是通过正规的幕墙维保鉴定机构,普通市民很难通过肉眼对玻璃幕墙的隐患做出预判。

▲光大安石中心

困境三:“玻璃墙幕伤人”归咎于“自爆概率”?

光大安石中心位于大连路惠民路上,2018年年底才刚刚落成开始招商,在大连路这一带俨然是新地标一般的存在,可是,家住大连路附近的李女士,每天路过这栋新建成的玻璃幕墙建筑,却忧心忡忡,非常担心有一天,大厦的玻璃会破裂坠落。

6月底,李小姐路过光大安石中心,不经意地抬头一看,就发现大厦高层一块边角玻璃不见了,大楼空出了一块灰色的三角形。

这个楼不是新造的吗?这么快玻璃就不见了?好像有点离谱吧!我反正走过挺担心的。

7月2日,记者来到了李小姐所说的光大安石中心,在大厦中部的位置,的确存在李小姐所说的,三角形玻璃“缺口”,灰色的底面上还挂着黑色的线,和其他淡蓝色玻璃形成鲜明对比,记者向大厦保安询问相关事宜,保安却告诉记者,自己并未留意到玻璃“缺失”的状况,也不知道为何会出现玻璃“缺失”。

之后,记者联系到了大厦的物业仲量联行,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楼外部的灰色区域是由于本身的玻璃发生自爆,物业已经在玻璃自爆之后对其进行了更换,因为更换的玻璃和原玻璃颜色存在差异,所以才会造成“玻璃缺失”的视觉误差。

▲因为更换的玻璃和原玻璃颜色存在差异

可是,这栋大厦仅仅才投入运营半年时间,就已经出现玻璃自爆需要更换的情况,这样真的合理吗?对此,物业的工作人员解释道,玻璃存在自爆率,这现象符合常理也是符合要求的,物业方面也及时对自爆玻璃进行了更换,解决了安全问题。

然而,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在大厦物业发现了一份名为“玻璃幕墙巡检表”的材料,根据上面的记录显示,从2019年3月开始,大厦的11楼、20楼、27楼都有出现爆裂。

这样的自爆率真的是符合要求的吗?大厦物业方面以“不方便”为由拒绝了记者的继续采访。

▲光大安石中心的幕墙巡视单

物业谈及玻璃幕墙维保工作讳莫如深

玻璃幕墙的安全状况究竟如何?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普通市民没有意识去了解,或者说没有能力去鉴别,在很多人看来,这个“责任和重担”就转移到了物业方面。那么物业公司对于玻璃幕墙的维保又是怎样的一个态度呢?

但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不仅仅是光大安石中心的物业拒绝了采访,时代金融中心、北美广场、华泰大厦等的物业机构,对此方面内容也都是三缄其口,不愿谈及,物业公司方面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太敏感了”。

我们不敢说自己做得有多好,只能说每个方面都做到了,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也不愿意被报道,就是觉得这个问题实在太敏感了。

而在华泰大厦的物业管理处,记者首先以住户身份报修了玻璃自爆的问题,物业一名维修人员当即准备陪同记者上门维修自爆玻璃,而据了解,水电方面的维修也是由这名维修人员负责的,大厦并无配备专业的幕墙维修人员。“我这边就是业主保修玻璃碎了,我就去修。”而当记者向其询问是否有提前预判或者维保工作,这名工作人员则不予回应了。

不管是维保记录、维保方式、维保人员、维保公司等等各方面的内容,所有物业公司都选择了都不愿公开相应的资料“自证”自己有进行定期维保。物业公司表现出来的这种态度让大厦的使用者们都非常担心,“为什么物业不愿意给大家公开维保记录呢?听上去就感觉有问题,最好还是能够像电梯一样,把记录都公开出来,这样大家才安心。”

▲华泰大厦

专家:各个环节都要强化管理

2011年12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77号公布《上海市建筑玻璃幕墙管理办法》(后简称《办法》),在《办法》中,对上海建筑玻璃幕墙的维修、保养、防护、监督、检查等方面都作出了规定。

2013年,由上海市住房与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建筑幕墙安全性能检测评估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也正式实施,《规程》中总结了上海市建筑幕墙工程中的设计、施工、检测、验收和运行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为建筑幕墙维护修缮技术和整修改造工程等提供了技术依据。

在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上,相关部门都对玻璃幕墙非常重视,但相关部门是否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措施呢?未来相关部门又应该向哪些方面进一步地推进这项工作呢?

对于玻璃幕墙现行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未来的解决思路、解决方向,记者采访了《规程》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资深幕墙门窗专家、教授级高工徐勤,他告诉记者,对于玻璃幕墙的问题,设计、施工、维保、维修各个方面都不可放松,他呼吁对玻璃幕墙涉及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强制化管理,专业化运作。

对于既有幕墙,徐勤首先谈到的是定期检查维保的必要性。《规程》中指出,玻璃幕墙工程竣工验收1年后,每5年进行一次安全性检查,对采用结构粘结装配的玻璃幕墙工程使用10年后,每3年进行一次安全性检查。徐勤拿出了上海第一栋玻璃幕墙建筑——联谊大厦作为例子,他将联谊大厦比作是一个老年人,大厦有很好的科学的习惯,经常会去看病做“检查”,持续关注自身老化的过程,所以它不会生大病。为了城市和大家的安全,需要更多既有建筑幕墙养成这种定期“体检”的好习惯。

但徐勤告诉记者,目前对于玻璃幕墙的定期检查并不是一种强制性的措施,而曾经提出的针对玻璃幕墙设立“一楼一档案”的措施,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在实施效果上也不是那么理想,外墙维保的现状,主要还是要依靠业主和物业方面科学、负责的态度,相关行业都在呼吁建立起这种强制性的措施。

在记者走访过程也发现,因为玻璃幕墙涉及到的专业技术过多,普通业主、承租人甚至说物业都无法轻易进行判断,那是否意味着,所有的问题只能依靠专业检测机构来判断?平时生活中就无法对隐患作出预判吗?

对于这个问题,徐勤首先告诉记者,没有专业技术的人员确实较难对相关的安全隐患作出判断,但是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具备专业知识的物业来发现初步隐患的方式来解决。

目前使用幕墙较多的商业楼宇物业配备偏重于机电方面的技术人才,如果能加强外墙方面的管理力量应该能大大提高安全管控水平。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是我们所倡导的,目前我们上海建科检验配合相关部门也已开展对物业人员幕墙相关的专业培训。

另外,玻璃幕墙的自爆问题也是最为引人关注的问题之一,不少玻璃幕墙建筑的业主、物业都将问题指向“玻璃本是存在自爆率”,然而玻璃自爆率在哪个范围内才为之合理呢?这个问题是否真的无法规避呢?

目前玻璃自爆虽然存在标准,但是没有一个参数。

徐勤指出,要规避玻璃自爆率的问题,或者说降低玻璃自爆率,对于玻璃的质量、安装、设计、维护等等方面都需要重视,在每一个环节做好质量把控,聘用专业的人士,这些都很重要。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荣思嘉 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