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挑战赛,沪上中小学哪家强?看看你学校得奖了吗

“给机器人设计一个小背篓,有色木块统一收集,再集中运输,省去了来回奔波的时间。”上海风华初级中学的丁思杰同学和民办新华初级中学王野骋同学凭借这个设计,摘得了总分第一。日前,第三届“童创未来”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上海选拔赛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前滩学校举办。

经过各学校的选拔与推荐,来自全市近百所学校的300余名优秀选手、128支队伍参加了智能环保机器人挑战赛,以及超级抢运机器人创意体验活动。本次挑战赛主题为“同心家国、智造未来——献礼祖国70华诞”。大赛中,参赛选手们以智能环保为主题,用自己掌握的人工智能技术来迎接挑战。“挑战的任务聚焦当下热门的垃圾分类,初高中参赛队伍需要对赛场内的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生活垃圾做分类,小学生们则需要操控机器人进行抢运体验。”中福会少年宫党总支副书记郑思晨说,中小学校园尝试开展人工智能教学活动,通过课程、活动、比赛来搭建人工智能学习的平台。

本次选拔赛由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及上海市电化教育馆联合主办,“童创未来”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列入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

在初高中组的比赛中,选手们需要在模型雏形基础上,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设计与编程控制,调整其对颜色识别、视觉定位、图像识别,自动驾驶等技术,在比赛中能够把代表不同种类垃圾的颜色木块,准确运到相应的位置。

风华初级中学丁思杰同学和民办新华初级中学王野骋设计的机器人作品,能准确抓取色块后投入背后的“小背篓”,批量运输提升工作效率。

建平中学的吴艺炜和李琳同学,在编程中特别设定了机器人识别蓝绿等颜色的范围,以应对现场的明暗灯光变化。在小学组的比赛中,选手们则要手动操控机器人完成收球器捡球、车辆行进、倒球等步骤,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张蕴蕾和陈卓灵两位小选手从容操作,虽然比赛中遇上了一些小卡壳,但她们很快调整过来,出色地完成了比赛。

选手们比赛现场

通过本次大赛,也让参赛选手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活中和工业上的广泛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创新领域做进一步的尝试与探究。

各赛队的最终成绩排名

最终,大赛通过排位赛与淘汰赛,选拔出了成绩优异的团队,代表上海市参加将于2019年8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第三届“童创未来”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总决赛。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崔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