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种黄杨的这个村成了网红,计划打造20个高颜值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你也许不知道,在崇明港沿镇有一个“黄杨村”,800户村民中,有675户种植黄杨这种树。过去,村民愁着黄杨卖不出价钱。而自去年6月被列入首批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名单中之后,仅一年多时间,这个村就成了“网红村”,连老外们都“闯入”村里猛拍照,全村造型黄杨2018年销售收入达4000万元。

几乎家家都种黄杨的村子

“黄杨村”的大名叫做园艺村,名如其村。走进村子,到处可见黄杨,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各种规格和造型。

除了黄杨,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美丽乡村:河水清澈,岸边有亲水平台,不少民居的墙壁上都绘制了花卉图案,家门口原先的水泥路代之以柏油路面……越少钢筋水泥都市森林元素的农村,才是真正的农村,才是有乡村风貌、乡野气息、乡愁情怀的农村啊。

今年65岁的村民茅锦昌就住在村子一个醒目的路口。他说,自己已经种了30多年黄杨,现在有3亩黄杨地。

过去的一年,茅锦昌家和周边发生了很大变化:家里的房子全部粉刷一新,白墙青瓦,辅以极富乡村气息的墙画、竹篱笆;家门口的跃进河通过生态治理,河水更清澈、河坡更漂亮、河岸更整洁,河道两侧还新建了亲水平台,让河道的“颜值”进一步提升;家门口的出行道路以柏油替代水泥重新铺筑,并增添路灯。

有一天,十几个外国人跑去茅锦昌家拍照,他还和一名中文十分流利的荷花人合影留念。时不时,隔壁镇村的村民也会跑来健身。“女儿说我们家都成了‘网红’打卡地。”茅锦昌笑言。

销路不愁了,但价值有待提升

黄杨来到园艺村的这片土地已经有数百年历史,但大规模种植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村民说,一直以来,村里的黄杨都不愁销路,但价格卖不上去。“以前,小苗只有一两块钱一株。”种了五六十年黄杨的村民施鹤说。

目前,全村800户村民中,有675户种植黄杨,种植规模达到1000多亩,10年以上树龄的黄杨约2万株,最长树龄超过200年。如何让这些黄杨卖的出价钱?

去年6月,园艺村入围首批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名单。历经一年多时间打造,园艺村在保持并做强原有黄杨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通过整治人居环境、修复河道生态、重塑农宅风貌,呈现出“白墙青瓦坡屋顶,林水相依满庭芳”的乡村新风貌。

改变的不仅是环境。去年下半年,港沿镇成立协会,茅锦昌成为协会会员,听本地“土专家”讲黄杨造型技术诀窍,跟着市里和外省专家学习造型黄杨盆景制作。

上海植物园盆景大师赵伟去过黄杨村多次。他指出,要提升黄杨的经济价值,就要提升它的艺术价值,而盆景这种艺术形式就可以赋予黄杨更多的艺术价值。

上海植物园盆景园负责人王娟说,黄杨虽不是海派盆景的主要选用树种,但也可以作为盆景树种之一。赵伟则介绍,这些年,用黄杨做盆景的人有增加趋势。

此外,港沿镇还专门搭建了黄杨交易线上线下平台,并组织种植户参展盆景、园林展销会,让园艺村的黄杨交易变“提篮叫卖”、“守株待兔”为“双向联结”。今年以来,园艺村已通过线上线下交易平台,促成交易订单25起,累计销售额达30多万元。

港沿镇还注册了崇明岛黄杨商标,并申请崇明黄杨地理保护标志,着力推进“崇明黄杨”品牌化建设;同时,将以“黄杨”为主题的乡村游打造成又一项支柱产业。

到2022年建成2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园艺村是崇明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的一个代表。它是崇明对新时代乡村如何振兴的回答:不搞工程振兴、政绩振兴,要打造富有田园野趣、尊重自然生态、产业兴村民富的美丽乡村;村民既是受益者,更要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今天上午,崇明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现场会在该区港沿镇举行。区委书记唐海龙,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政,区委副书记侯继军,区委常委、副区长吴召忠等,一同现场参观崇明首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港沿镇园艺村建设情况,总结过去,部署未来。

“将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核心竞争力,以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为基础,依托自然、文化、原有产业基础,积极发展休闲旅游、民宿、文创、园艺等新产业新业态,给乡村发展带来新的动力。”这是园艺村打造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核心理念,也是崇明实施乡村振兴的落脚点。

继园艺村之后,崇明今年又有三星镇新安村、港西镇北双村、庙镇永乐村入围2019年度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计划。同时,从去年下半年起,崇明也同步启动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目前,全区累计启动推进19个市、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在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过程中,崇明通过举办乡村设计大赛,吸引岛内外优秀设计团队、民间智慧积极参与示范村建设,建立崇明美丽乡村设计单位推荐名录,推进形成“白墙青瓦坡屋顶,林水相依满庭芳”的乡村风貌设计风格。目前园艺村已完成核心区建设,呈现建设风貌。新安村、北双村、永乐村已完成建设方案设计,正在抓紧立项审批,力争今年年底前完成核心区工程建设。其余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也正在有序推进,今年年底前完成建设。

同时,崇明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突出产业带动发展方式。除了园艺村的黄杨产业之外,三星镇新安村的田园综合体,港西镇北双村的三湾公路农业集聚带,庙镇永乐村的西红花特色种植,都通过在特色产业上做文章,强化乡村的核心竞争力,带动乡村建设品质的整体提升。

根据市乡村振兴办工作部署,到2022年,崇明区目标至少创建成功2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郁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