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环保主题的英文演讲视频,先被同步翻译成中文,又被翻译成法语、德语、阿拉伯语……这些语言涵盖联合国全部六种官方语言 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相关语言。
评委和听众在耳机里切换出各种语言流利的表述,却几乎看不见选手本人的样子——因为台上的所有选手都“躲”进了同声传译专业的小箱子。
今天上午(7月2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联合承办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二届多语种接力同传赛举行。
国内外翻译界的大咖都被请来担任评委。其中包括中国译协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周明伟院长,中国翻译协会口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詹成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口笔译跨学科研究中心联合主任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Hannelore Lee-Jahnke教授,德国慕尼黑应用语言大学Katrin Zimmmermann教授,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阿拉伯语口译科科长 Lahlou Somiya女士,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Nasser Abdelaal教授,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陈瑞清副教授。
▊比赛现场
此次多语种接力同传赛决赛涵盖联合国全部六种官方语言,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相关语言,上外高翻学院办公室主任陈敏杰告诉记者,语对组合从去年的4个增加到了今年的8个,包括:中文+英语、法语、西语、阿语、俄语、日语、朝鲜语和德语共8个语对。
今年的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在网上举行,设有功能测试、模拟练习、技术援助等功能,来自国内外43所院校的共计337名同学报名,并于4月18日在全球同步进行线上初赛。经大赛组委会老师的专业评定,共有来自27所院校的112名选手从预选赛中脱颖而出,晋级此次决赛。
其中,还有国外学生参与。来自苏丹的周瑜学习中文8年了,他这次参加的是中文+阿拉伯语的组别,“我在上海3年了,非常喜欢这座城市,未来我希望留在上海,当一名翻译。”
▊周瑜
这次比赛也是国内首创,以中文作为接力同传的中继语。上外高翻学院执行院长李正仁说,这是从翻译的角度提升中文在国际交往中的话语权,同时也是通过比赛带动人才培养,因为随着中国举办越来越多的大型国际会议、赛事,中文作为同传中继语的场景将越来越多。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表示,本届多语种接力同传赛的举办是上外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文化“走出去”重大战略,助力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多语共存的和谐社会的举措之一。
“希望通过比赛搭建沟通的平台,与海内外各高校相互切磋,共同交流,互相学习,一同推进高水平专业口译人才的培养,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为在世界舞台传播中国声音,尽一份力。”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林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