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曾风靡嘉定的剧种又回来了,锡剧《六里桥》今日首演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门戏曲,嘉定人几乎无人不晓,那就是锡剧。老一辈人回忆,当时的嘉定锡剧团下乡演出时,每场至少有3000人来看戏,往往剧团的船都还没靠岸,戏票就被一抢而空。

因为深受群众喜爱,嘉定锡剧团于1952年成立。曾经的岁月里,团员们靠着两条腿走遍了嘉定的角角落落。如今,嘉定锡剧团虽然早已解散,但团里的骨干、锡剧的传承人们仍活跃在嘉定的舞台上,以社团协会的形式,继续为嘉定百姓表演。

7月1日下午,复排锡剧大戏《六里桥》重新唱响在嘉定影剧院内。

锡剧《六里桥》是一部以嘉定“五抗”斗争这一历史事件为原型改编的现代红色剧目,反映了1928年嘉定农民在嘉定西乡地区进行的以“抗租、抗债、抗粮、抗捐、抗税"为内容的“五抗”斗争。这场斗争,以六里桥为中心,先后在傅家泾圈、外冈、葛隆、方泰、安亭等地进行了6次斗争,是上海郊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斗争。

1963年,嘉定锡剧团以该历史事件为原型创作了锡剧《六里桥》,首演及多场巡演取得了强烈的社会凡响。

之后,随着锡剧团的淡出,这部剧也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内。

去年年初,菊园新区着手相关资料的收集,并组织专业团队走访五抗运动亲历者、资料汇编撰稿人,在详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多方考证、整合,进一步完善成套材料,并确定选址五抗运动发起地——菊园新区中窑村作为嘉定五抗纪念馆建设用地。与此同时,菊园新区联合原嘉定锡剧团成员洽谈大型现代锡剧《六里桥》项目事宜。

为了尽可能还原历史,经过前期筹备,大型现代锡剧《六里桥》以亲历五抗运动历史、曾参演原剧目的老同志的讲述为指导,由原嘉定锡剧团团员在原剧目《六里桥》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和当代观众审美特点进行改编,以嘉定本土演职人员为主要演员进行作品呈现。

“因为是复排剧,团队想了很多,也改了很多。在时长上进行了压缩,在音乐上进行了再创作。甚至在复排时还增加了武戏,这是老剧本里没有的。” 原嘉定锡剧团团长、《六里桥》的艺术总监管虎奎说,“在将其它创意‘放进去’的同时,我们依然遵循了‘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这个‘宗’就是锡剧的唱腔特色和艺术本体,这个不能变。”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