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7月1日 周一
★ 天气:雨转阴
★ 地点:虹桥火车站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相较于小区住宅已经试点实战了近一个月,虹桥火车站第一天实行垃圾分类便迎来了“大考”。
面对站区面积大、客流大等客观因素,虹桥火车站能不能做好这道考题呢?7月1日一早,周到记者来到了虹桥火车站探访。
▲环卫工人胡师傅一早就忙开了
早上9点,记者首先来到了虹桥火车站的出站层,环卫工人胡师傅正推着垃圾清运车,从一个接一个的垃圾桶里收取垃圾。
出站层设有两类垃圾桶——干垃圾桶和可回收垃圾桶,但记者观察到垃圾桶内的垃圾仍旧是“五花八门”,有吃剩的食物、剩半瓶饮料的塑料瓶、用过的纸巾……而且,很多都没有分类。
胡师傅告诉记者,他们巡逻的环卫车将每个垃圾桶的垃圾先进行收取,后续需在垃圾分类房,进行二次分拣,“旅客太多了,做好分类确实不容易”!
紧接着,记者来到出发层,站厅层的电子屏幕上一直滚动播放着垃圾分类的细则,不少过路的旅客驻足阅读,甚至还有人拍照留念。
这里的垃圾桶比起出站层更加多样,有投放干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以及有害垃圾4类垃圾桶。
▲乘客曹女士指导女儿正确投放垃圾
在垃圾桶前,曹女士指导女儿将手中的饮料瓶扔进“可回收物”垃圾桶内。她的“生活小窍门”来自于网络上的短视频,知道7月1日要实行垃圾分类了,最近她都在家里给女儿上垃圾分类的课程。
▲乘客认真查看垃圾桶上的标识
在另外一处没有志愿者值班的垃圾桶前,记者留意到,几乎所有的乘客在扔垃圾前都会仔细研读一番垃圾桶前的标识,再谨慎地扔出垃圾。
“最近能在各个地方看到垃圾分类的宣传,微博上热搜也天天都是,我们早都知道了,来上海玩的这几天一直都在学习呢!”从江西来上海游玩的陈先生说。
▲志愿者在垃圾桶前指导
除了靠乘客的自觉,“规矩”的养成也不离开督促。在虹桥火车站出发层,几乎每一个垃圾桶前都配备了一个专门的“垃圾分类志愿者”。
志愿者小张从早上九点开始就在虹桥火车站出发层靠近4号口的垃圾桶前“值班”了,他今天的工作就是在垃圾桶前引导乘客们进行垃圾分类。
在志愿者的引导下,乘客们都很配合进行垃圾分类,很多乘客会先走到垃圾桶前观察一番,看出乘客的“犹豫”,小张就会主动告诉他应该如何分类。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荣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