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揽储大战今年热度大降,理财收益率上涨幅度不大

现在正值年中时节,往年每到年中和年末都是银行存款备战考核的重要时点,银行经常会推出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的方式争夺资金。

然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6月已经过去了了,银行却没有什么大动作,揽储大战热度骤降。记者调查发现,作为往年各家银行揽储利器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几乎没有出现,只有少数几款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超过5%。

记者注意到,近期沪上各家银行在售的收益率超过5%的理财产品并不多。国有大行中,仅有中国工商银行私人银行专属全权委托资产管理“至睿”系列人民币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5%。不过,这款产品是私银专属且期限较长需要733天,风险等级为四级(中高),并不适合所有普通投资者。

其他还有中国光大银行的“安心计划18月”,预期收益率5.21%,期限为548天,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中信银行的“中信理财之乐赢成长强债1901期净值型人民币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5%,期限为723天,风险等级为三级(中);盛京银行的“  红玫瑰智盈系列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5.2%,期限为110天,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浙江稠州商业银行的“如意宝”YB190155期人民币理财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5.21%,期限为354天,风险等级为一级(低)。

除此以外,大多数银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仍在4%-4.5%左右徘徊。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的数据也显示,临近6月末的两周,银行理财收益率继续下行,6月21日至6月26日的银行理财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16%,较前一周继续下行。

纵观2019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跌。即使如今是银行年中考核的6月份,理财收益率也始终热度不高。普益标准研究员李明珠分析,银行理财收益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市场利率下行,带动银行理财资金成本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在转型过渡期,银行资产端仍在持续调整,随着存量非标资产到期,寻找期限较短的非标来匹配产品期限变得更加困难。

而且一般来说,随着年中时点过去,银行吸收流动性的意愿减弱,理财收益会出现阶段性回落。从市场整体来看,在短期内,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不会发生改变,市场流动性将持续保持适度宽松,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在短期内也难以出现大幅上涨。

另外,还有部分银行公布了到期实际兑付收益率高达7.72%的结构性存款产品,超高收益率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很大。但要注意的是,结构性存款资金投向一般分为两部分,主要部分作为银行存款,小部分用于投资金融衍生品。投资金融衍生品的资金部分通过杠杆作用可以扩大收益倍数,但同时也承担较大的风险。

李明珠提醒,对于投资者来说,在选择结构性存款产品时,首先要选择具有衍生品交易资格和衍生品交易投资管理经验相对丰富的大中型银行;其次不要只被收益率吸引,要尽可能明晰产品交易规则和底层资产配置情况,在自身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理性投资。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商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