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善小而不为”,每当说起这句古训,周到君就会联想到广福居民区的一位优秀的志愿者孙佩娟。今年60岁的孙佩娟,是广福社区的退休志愿者,为了实现退休以后的人生价值,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她把生活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每天除了家里的事,还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参加社区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主动为社区分担责任,在服务社区、服务居民的同时升华了自己,播撒了文明,也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连续多年,孙佩娟都被评为豫园街道“优秀志愿者”。
“我跟你说,我真的很厉害的!”刚从浦江镇坐了2个小时地铁赶到豫园街道广福居民区,脑门上还冒着细细汗珠的孙佩娟用一句与众不同的开场白给周到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爽、强悍、热情是她身上特有的标签。说一个女人强悍,乍听起来有点别扭,但孙佩娟就是这样一个工作能力突出的人,“强悍的人生无需解释”。之所以这样形容还要从孙佩娟退休前的工作说起。
情系社区 甘于奉献
孙佩娟退休前在上海港务局工作,做了16年的电焊工,后来又做了单位的消防员。电焊工是辛苦又危险的,高温焊渣很容易烧伤衣服和皮肤,还要经常高空作业,危险系数很高。所以,焊工很少有女人,而孙佩娟偏偏就是这极少数人中的一个,是个不折不扣的“女焊子”。她告诉小编,自己会从事这个职业,是因为小时候看到家对面的一家船厂有电焊工,觉得他们工作挺有意思的,所以读书时就学了电焊。“我们工作的地方在黄浦江边上,经常要爬上三五层楼高的地方,对着脚下滚滚的黄浦江水烧电焊。”说起自己的工作,孙佩娟就像在说自己的一个爱好一样简单。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自觉自愿为居民服务,社区工作才会有起色。”2006年,孙佩娟从单位退休后就投入到社区服务中来,坚持参加社区各种志愿服务劳动,把协助做好社区的各项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做电焊工需要很强的体力,做志愿者同样需要很好的体力。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因为社区志愿者还比较少,孙佩娟便挑起了志愿工作的大梁,成为全天志愿者之一,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11点半,在广福社区、古城公园等地方巡逻站岗,“人晒得像黑炭一样”。十几年来,她把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热情默默奉献到社区居民身边,弘扬互助风尚,为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孙佩娟的带动下,广福社区的志愿者越来越多,男女老少,不分年龄性别,他们随时提醒社区居民,告别陋习,文明从自身做起,文明从小事做起。
在创建文明城区过程中,孙佩娟总是挑脏活、累活来干,帮助清理楼道墙上的小广告,用小铲刀一点一点铲掉,还发动了弄堂里的居民,刷花坛,为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我是工人出身,脏活累活难不倒我!”作为平安志愿者,她经常在社区巡逻,看见陌生人进入社区,主动上前询问,为社区安全贡献力量。她本着“义务、互助”的精神参加志愿者活动,为构建文明社区、和谐社会献出了一份力。
志愿传承 初心永驻
孙佩娟是个闲不下来的人,她总是尽她最大的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社区居民,还积极参加社区开展的慰问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家庭等特殊群体活动,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到困难家庭当中,送上深切的慰问,并与这些特殊群众耐心交谈,聆听他们的真实需求,都希望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献上自己一份力量,时刻把助人为乐作为自身的人生标杆。广福居民区工作人员每当提起她时,总是竖起拇指称赞她:“对待公益事业够热心,对待居民有爱心。”孙佩娟却说,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人要学会感恩,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邻居们帮助了我。原来,孙佩娟的公婆去世的早,生孩子时没有人帮忙,女儿是弄堂里的老人们帮忙带大的,所以身边的老人有需要帮助的,孙佩娟二话不说都会去帮忙。
孙佩娟热心志愿者服务工作,作为平安志愿者,她经常在社区巡逻,看见陌生人进入社区,主动上前询问,为社区安全贡献力量。她本着“义务、互助”的精神参加志愿者活动,为构建文明社区、和谐社会献出了一份力。她还参加了社区帮教志愿活动,资助弄堂里一位家庭困难的小孩一直到大学,这位受资助的孩子工作之后,也参加了志愿者,并在豫园街道举办的志愿活动中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孩子对孙佩娟说:“阿姨,你们帮助了我,我不知道该怎么报答好,那就去做志愿服务帮助别人吧。”
“虽然因为动迁我不住在这里了,但只要社区有需要,我就会赶过来做志愿者。”在广福社区北王医马弄的老房子前,孙佩娟看着自己刚嫁过来时亲手种下的无花果树,动情地说。
孙佩娟就是这样一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社区达人,以优秀志愿者的风采谱写出亮丽的人生。她常说:“参与志愿者服务,不仅是帮助社区做工作,同时也是自身的提升,而且还可以升华自己心灵成长和人格的”。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赵红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