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3月底,微信月活用户数已达11亿。其中,小程序日活用户数为2亿,已上线的小程序超100万,第三方平台(服务商)由2018年的5000多个,增长至8200个。
6月27日,微信2019年首场线下公开课上,微信公开课讲师郑文晓对外公布了小程序的最新数据。
很明显,小程序数量在不断增加,入局者也越来越多。在入局者中,有一个重要的角色——服务商。它不直接面对小程序用户,但却最了解用户与商家。
服务商:基于小程序生态,为商户提供小程序解决方案。
千人千面的小程序服务商
自2017年1月起,微信团队推出小程序。这种“即用即走”的产品定位,受到了不少微信用户的欢迎。
而小程序对于商家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想要快速进入这条赛道,似乎没那么容易。此时,便服务商的必要性便显现出来了。
据了解,目前服务商小程序主要分布于生活服务、工具、餐饮、商家自营等行业。
以餐饮为例,如今吃饭流行扫码点餐。但我们常会碰到一个问题:关注商家的微信公众号后,才能点餐。这样的流程既繁琐,又令不少消费者反感。
如果有一个轻量级的小程序出现,对消费者而言,无需关注即可点菜,不论从流畅度或体验感来看,都是不二之选。
于是,小程序服务商来了。它能为商户创建一个小程序,符合消费者习惯,符合线下使用场景。尽管服务商这个生态没有 To C (面向消费者)的功能,但我们都享受到其便利性。
回顾2019年初微信公开课PRO上,张小龙就曾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线下行业,已经用小程序来作为自身与顾客之间的连接器,还提高了效率。”
截至2019年6月,8200家服务商共推出了630000个小程序,同比2018年增长了80%;服务商覆盖小程序单日支付笔数同比增长幅度达3倍。
服务商也可以“偷学”别人家的玩法
在腾讯2019年Q1(第一季度)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处分析,都对小程序的成绩予以肯定:
微信让用户能够在群组分享咨询、产品及服务等各种垂直领域的小程序,促进社区拼团等服务模式的扩展,使微信非游戏类小程序的活跃用户群持续稳健增长。
如果将App类比为信息孤岛,那么小程序更像是群岛。它们可以被微信统一检索,可以直接搜索小程序中的内容。至于如何发挥这一优势,平台策略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支付宝、百度等大厂相继加入小程序竞争后,微信仍是不紧不慢,克制地优化小程序。
公开课上,微信的小程序团队发布了服务商成长计划。计划主要针对行业遇到的难点,提出解决方案,帮助服务商“修炼内功”。
据微信官方透露,7月将发布“服务商助手”小程序。每日为服务商提供运营状态的反馈。另外,还将开展线下活动、开发服务沟通群等方式,让服务商交流学习“别人家”的玩法。
服务商是微信生态的共建者,张小龙说,会给小程序两三年的时间,让它变成一个生态。
未到三年,小程序的生态已经建起来了。但是这个生态能一直朝着这位微信之父的初衷——“去中心化,不做流量生意”一直走下去吗?这就看小程序服务商是否也能有同样的追求了。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卢忆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