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瘫痪”的业委会重获新生,多亏了TA伸出援手……

“业委会指导站真的是件大实事,它为我们这些对社区有热情的居民提供了专业的知识,我们实在是太需要了。”今天(6月27日),是天目西路街道业委会指导站成立一周年的日子。为了庆祝这个一岁生日,今天上午,在天目西路街道办事处一楼会议室,举办了业委会共好课堂(2018静安区公益创投项目)总结会暨业委会建设有效模式推广会。天目西路街道业委会工作指导站对业委会的能力提升培训均是依托共好课堂来完成的。

说这句话的是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金峰大厦业委会委员,王佩云。她所在的金峰大厦业委会和安源小区业委会、展望大厦业委会、古北家苑业委会、和泰花园业委会一同被评为2019年天目西路街道首批达标业委会。王佩云领取了沉甸甸的荣誉证书,还作为业委会委员代表发表了讲话,业委会因为指导站的介入而发生的变化,她是亲历者。

今年69岁的她是业委会的“新人”,去年业委会改建,她接棒加入了业委会。她忘不了一年前刚接手时候的情景,“此前居民有诉求,想通过业委会反映上去,业委会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工作一度瘫痪,居民意见就更大了。”王佩云回忆道,“业委会这个自治组织,存在了起码有十几二十年了吧,但我感到,大家对它的认识很不足,许多人加入业委会,空有一腔热情,一点专业知识都没有,是寸步难行的。”

一年前的今天,天目西路街道引入了业委会指导站的服务,有专家驻点办公,各个业委会可以约请指导站的专家来指导工作。也是在指导站细致而专业的指导下,金峰大厦业委会完成了改选,居民区书记把大厦里藏龙卧虎的居民都动员了出来,加入业委会,现在的成员里,有机关干部,有党支部书记,有精通工程技术的能人。

彼时的金峰居民还有一件麻烦事,因为大厦附近建造地铁后,工程对房屋有着不同程度的损坏,居民们都盼望着有关部门来解决一下。新成立的业委会成员在指导站的指导下,不同问题寻求不同部门的帮助,最终帮助居民拿到了赔偿,就这样,新的业委会赢得了居民的信赖。

指导站协助业委会解决了急难愁事,而更多的时候,指导站犹如一个“专家门诊”,上门一对一指导,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据指导站主任、专家团成员施耀庆介绍,除了座谈、培训这些形式,业委会还会约请他去参加业委会的例会。“我最近一个月,连着参加和泰花园业委会的四场例会,他们开会往往是讨论新近发生的问题,我有什么想说的,就直接指导,我们都感到这样的方式特别好,快速有效解决问题。”通过参加业委会的例会,施耀庆几乎把天目西路街道辖区全部的业委会都走了一遍,一年以来,指导站为760人次提供了专业指导。

在会上,业委会指导站再次重申了业委会的五项制度,这也是他们开展工作的基石,即档案管理制度、接待制度、例会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印章管理使用制度。而这次获得荣誉证书的业委会在这五个方便都达标,王佩云介绍道:“我们业委会一共7个人,都有明确分工,有专人管公章、管档案,公章就放在业委会的办公室里,不可以带回家的,我们规范了,业主自然信任了。”

此外,业委会指导站还公布了接下来的服务清单:业委会制度建设指导、业委会运作规范指导、业委会共好课堂能力提升培训、专项维修资金及公共收益管理规范指导、物业管理选聘及监督规范。“第一年是达标,第二年我们要创优。”施耀庆如是说。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吴佳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