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挥毫,用笔如用兵!军旅书法家刘树人沪上作品展,尽现铁血豪情

他是军旅书法家的典型代表。“军旅”两字,在他不仅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书艺的风格特色。

6月22日,“平常心象•刘树人书法作品展”在上海图书馆开幕。展出80余件作品,囊括了他50余年书法历程中所钻研的篆、隶、草、行、楷等各类书体。

■刘树人在开幕式上

刘树人的书法“诸体兼善”,用他的话说,“几十年习书除了修身养性,更是自己的精神寄托,拿出来交流是希望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展厅现场

刘树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副会长、书画院院长,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重大展览,已发表书法理论、评论文章近20万字。

上海大学教授、博导徐建融为展览作序,他评价刘树人的书法“碑帖合璧,拙秀并茂,五体兼备,大小由之,是军人之书,也是诗人之书,在今天的书坛,应加以特别的关注。”

■刘树人   卢纶诗 《塞下曲(二首)》 

徐建融教授说,论泼墨挥毫的书法,他是军旅书家的典型代表。“军旅”两字,在他不仅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书艺的风格特色。他调度八法,点画纵横,用笔如用兵,经营九宫,进退避让,笔阵即军阵,多多益善,层出不穷。又可以见出金戈铁马的履历,对他书法艺术的影响。

他表示,“一种‘沙场秋点兵’、‘征战几人还’的铁血豪情,郁勃着雄深雅健的剑气干云,是树人先生的书法给我的第一印象。”

■刘树人  自作诗 《扬州梅岭史公祠》 

刘树人特别注重书法的“字外功”。他认为,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体现了艺术家的性情、想象力和才情,需要有书法以外的“字外功”来支撑。“书法写到最后,反映的是书者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和人生态度。”

他指出,现今书法最大问题是功利性,展示平台多了,表现方式却越来越奇特,用头发创作等各种杂耍噱头吸引目光,造成了鱼龙混杂的现象,所以名利思想对书坛的侵蚀影响非常大。

■刘树人  集句联  

有意思的是,本次展览还展出了刘树人的甲骨文书法。

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今年正好120周年。

刘树人说,写甲骨文书法,将小字变成大字,刀刻变成毛笔,硬质甲骨变成纸张,书写条件全变化了,而甲骨文书法的艺术性就寓于这些变化之中。

■刘树人  集甲骨文·十二生肖   

他还指出了甲骨文书法创作遇到的一个难题:目前甲骨文大约有四千字左右,真正被考证出意思的字大概1300到1500字。

因此,写一首诗,有的字没有。从书法表现性来讲,甲骨文局限性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随意造字的现象。

■刘树人 集成语联  

刘树人表示,甲骨文研究是一门严肃的文字学科,如果现在随意给甲骨文造字,再过50年、100年,后人的考证过程会由“原来甲骨文怎么认,变成考证是否为真假甲骨文”。

在去年举办的全国性研讨会上,他提出了纠正甲骨文书法随便乱造字的问题。

■刘树人  柳永词二首  

本次展览由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江苏省甲骨文学会主办,展期至6月26日结束。

平常心象•刘树人书法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9年6月22日至6月26日

展览地点:上海图书馆(淮海中路1555号,近高安路口)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