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随着巨型LED屏幕上的数字定格在“97.09%”上,静安区全民健身中心广场上顿时锣鼓声、欢呼声响彻一片,数以百计的居民在现场庆贺今年上海首批“市区联手”旧改征收项目之一——静安区洪南山宅旧改征收地块集中签约第一天,居民签约率便在12小时内突破97%,创造了上海大型旧改地块征收签约新纪录!
“没想到活到100多岁了,还能住上新房子,真的是大喜事啊!”已经101岁的独居老人王桂珍边说边擦着喜悦的泪水。
居民要求旧改愿望空前强烈
“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熬出头了!”今天,家住共和新路703弄11号的71岁林阿姨激动万分,“我30多岁的时候,单位调换房子住到了这里,没想到一住就住了近40年。”林阿姨打算在大华附近买房子,这样住得离儿子近一点,也方便接送孙辈。
“开心哦!真的开心!”67岁的徐阿姨从13岁开始就住在这里,如今在这居住面积26.1平方米的老房子里,住着三代人,“我们准备就在附近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房子,我们一辈子都在这里,住习惯了!”
据了解,洪南山宅地块旧城区改造征收基地,位于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辖区,占地面积约54770平方米,基地东至规划育婴堂路,南至中华新路,西至共和新路,北至南山路。该地块内有居民1560户、1340证,单位30证。
洪南山宅地块内的房屋,既有解放前就有的私房,也有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建造的“两万户”、非成套老公房,并且多数房屋狭小,不少人家几代人居住在十多平方米的空间里。
由于种种因素,这些老旧小区房屋本体和基础设施陈旧老化,都进入了“问题阶段”,居民要求改造的愿望非常强烈,许多人从小姑娘、小伙子起就向往住进煤卫设施齐全的房屋,可一直到成了“儿孙满堂”的爷爷奶奶,却依然窝居于此。
街道领导主动公布手机号码为居民解惑
居民们盼旧改,可一旦旧改真的启动了,由于家庭分配、个人期望值等各种因素,地块有一些居民变得犹豫不决、观望等待了。
为了帮助广大居民及早圆住进新居梦,旧改基地成立了若干对接组,每个组都由街道处级领导带队,对接征收事务所大组,并与全体居民见面,还主动公布手机号码。“大多数居民找我们都是因为家庭内部矛盾。”芷江西路街道主任马士威说,“我们都会建议居民先保住‘大蛋糕’,亲情大于一切,家庭内部矛盾最终都是可以化解的。”
对存在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对接小组还进行了一对一的上门帮扶,从两清工作开始,到选房入住提供了“管家保姆”式的周到服务。家住共和新路703弄的吴蝶芬老人今年82岁,20多年前她和老伴从新闸路动迁买房到了此处,年事已高的两位老人不想再搬迁了。地块旧改征收刚开始,老人便表现出明显的抵触心理,不愿意上交户口本和租赁卡等相关凭证。对此,居委干部和征收所经办人多次上门看望老人,在家常里短中逐渐赢得了老人的信任。针对老人怕麻烦怕吃力的心理,他们安慰并对老人承诺:不论是看房,买房还是搬家都会全程陪同、全力帮助。
当吴蝶芬老伴陈老伯5月底因车祸而小腿骨折后,居委干部和经办人又主动承担起联系保险公司后续赔付的工作,几乎每天都去医院看望老人,晚上还送吴老太回家。终于多方努力,工作人员还帮老人寻觅到了一套满意的二手房源。工作人员保姆式的贴心服务,令吴蝶芬老人万分激动:“你们不厌其烦地上门做工作,还为我老伴住院理赔跑前跑后,并帮我们挑选了满意的房子,太感动了,我们没理由不支持旧改啊!”
首创律师全程参与旧改模式
为依法推进洪南山宅地块旧改征收,芷江西路街道旧改指挥部在全市首创了引入律师全程参与旧改工作的模式,即将原先的“街道+征收事务所”模式提升成“街道+征收事务所+律师”模式,引入律师全程参与旧改基地的日常业务工作,参加指挥部会议发表法律专业意见;独立进行合规审查建议;参与基地促签促搬工作;引导居民调解工作;参与信访接待和疏导工作。
同时,由律师积极参与同住人协商会议并给予法律适用建议、居民委托全部由律师见证等一系列全市旧改工作的创新做法,从而为洪南山宅地块旧改基地高比例生效提供了重要保障。
居民老魏一家在本次征收过程中始终抵触与征收事务所接触,基地凌律师在与他们一家人沟通过程中找到了问题症结:他家有一张建设工程许可证申请表,面积记载是69个平方,但是其产证只记载了60平方,因此本次征收他家面积认定只有60平方。为了帮老魏打开心结,凌律师多方寻访,在厚厚的档案材料中找到了当时的审批材料,原来因为老魏家翻建时家庭人口少,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最终建筑执照只批出了60平方。在找到相关材料后,凌律师又会同街道、征收事务所共同接待了老魏一家人,虽然律师没有帮老魏家找回“丢失”的9平方,但是律师高度负责的查找工作和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打动了老魏,最终老魏表态:“就凭街道旧改指挥部和律师认真帮我找材料的做法,我就相信征收工作一定会公平公开公正!”最后老魏一家非但最早签约,同时还积极动员邻居签约,完美地实现了从签约困难户到旧改推进户的转变。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荀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