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讲后裔大禹这些古神故事,这部《山海经》绘出了一幅中国地貌风情图

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这些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出自一部奇书——《山海经》。

这部囊括了奇珍异兽、地理人情、等诸多志怪故事的古典巨制,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家的灵感之源。

今晚,由上海交响乐团委约、作曲家周龙创作的乐队协奏曲《山海经》将在指挥家水蓝的执棒下,首演于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这首作品是“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项目之一,也是“中国交响七十年”录制的杀青之作。

在乐队协奏曲《山海经》中,周龙打破了注重神话故事阐述的窠臼,以北、西、东、南、中“山脉系”为主线,超越时空限制,将中国千百年的人文精神、地域文化融汇贯通,唱就了一曲中国广袤大地上多民族的文化史诗。

“后裔、大禹这些古神的故事,其他人已经写过很多了,这次我希望呈现一部不一样的《山海经》,以山海景观来描绘中国的山川平原和风土人情”,华裔作曲家周龙这样解释自己的创作初衷。

在五个乐章中,他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元素,如第一乐章“北山经”中,蒙古族的传统音乐“呼麦”和藏族传统音乐“蚌额日”;第二乐章“西山经”中,甘肃、青海高原广阔疏朗的西部风情;第三乐章“东山经”中,无人撞击钟自鸣的传说;第四乐章“南山经”中,江南、闽、粤、湘等地云雾山峰之景以及第五乐章“中山经”中的巴山楚水,齐歌共舞。

这是周龙第一次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但以西方的音乐形式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与他而言并不陌生。2011年,他的首部歌剧《白蛇传》拿下了第95届普利策奖最佳音乐奖,成为首位获得此国际奖项的华裔音乐家。这部中国家喻户晓的传说被周龙用西方传统歌剧来解读,并变成了全英语对白。此后,他还陆续创作了《京华风韵》《九歌》等多部中西元素交融的作品。

在他看来,身为华裔作曲家,中国背景和文化是抹不去的印记,“用西方的音乐形态来讲述中国故事,是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手段。”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