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件“徐”字头作品缘何从7905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摘得“群星奖”

群星奖,三年一届,中国群众文艺创作最高奖项。每一届,都有数以千计的候选作品同场角逐。今年,亦不例外——7905个作品参选,最终20个作品荣获“群星奖”。上海地区获奖作品有3个,徐汇区占据其中2席:音乐剧小品《看见自己》与短篇苏州评话《捍卫者》。

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造就了这一场艺术的盛会中,徐汇独占2席?

在音乐剧小品《看见自己》的导演栾岚看来,能最终摘得“群星奖”,和双方之间的默契配合有很大的关系。原来,这已经是他们团队和徐汇区合作后第三次摘得“群星奖”了。

《看见自己》聚焦的是母女关系,与每个人的现实生活的偶息息相关。围绕两个年龄相仿、来自不同地域的女孩子展开,实际上表达出一种对于家与亲情在当下的看法观念。“母女关系的温暖与复杂,如何通过戏剧的表达来突出,成为创作者始终在思考的问题。” 从人物关系到舞美设计,从作曲编曲到多媒体呈现设计,最终在有限的短短15分钟时间内,以音乐剧小品的形式讲好了“亲情”的故事。

“有歌有舞有情节,有笑有泪有感动”——这是不少观众观看后的普遍反应。

同样带着“徐汇出品”烙印的短篇苏州评话《捍卫者》则以四行仓库保卫战为题材。为了尊重历史,在题材选定之后,主创人员首先到“四行仓库”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

“民族气节是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底色,如果选用一种上海地区的曲艺曲种来呈现故事是不是更加独具特质呢?”导演鲁俊告诉周到君,带着这样的想法,主创人员觉得用苏州评话这一发祥于上海且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最为合适,而双档评话也更能呈现故事的恢弘性。

同时,在创作中注重人物刻画和情节描述,选取中间两天最激烈的战斗搭建故事架构,着重刻画“遗书”、“送旗帜”等片段描写,以此凸显城市乃至国家“捍卫者”的精神,也因此将作品取名为《捍卫者》。

事实上,“群星奖”自文旅部文艺评奖制度改革后,奖项大幅压缩,评分规则更加严格,竞争空前激烈。本届群星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个艺术门类全国共有7905个作品参加群星奖初选、84个作品入围决赛,最终20个作品荣获“群星奖”。

这样的背景下,“徐汇出品”的连中两元更显得珍贵。徐汇区相关负责人告诉周到君,文化建设的发展与繁荣和城区软实力密切相关,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制定了《徐汇区群众文艺创作方案》、《徐汇区关于群众文艺创作作品扶持的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自2016年起全面改革创作机制,建立起“以创作队伍为中心、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资金投入为保障”的群文创作制度体系,以日益完善的机制全面保障群文创作的繁荣发展。

同时,通过召开群文创作会议、完善专家评审机制、举办区域群众文艺创作汇演等多种方式,使徐汇的群文创作不断呈现勃勃生机。此外,还多方整合创作资源,与区域院校、市群艺馆、社会组织、社区街镇、外区县等单位形成合力,走出了一条文艺创作多元化的新路子。

未来,徐汇将充分发挥徐汇文化品牌对上海城市形象的提升作用,用好用足徐汇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凸显徐汇“海派文化之源”的独特优势,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时代精神、体现上海和徐汇特色的艺术精品。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