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颤日|心慌心悸,当心离中风也不远了!房颤患者中风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

房颤和中风,一个是心脏的常见问题,一个是大脑的突发事件,看似毫无关系,其实紧密相连!

66日是第七个“中国房颤日”!

在上海胸科医院举行的2019年中国房颤日大型科普义诊活动上,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向市民发布“关‘心’房颤,远离卒中”的倡议。

据统计,约有20%-30%的房颤患者会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脑梗死、脑中风。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何奔教授指出,房颤是中风的重要“帮凶”。一旦血栓脱落,就可能随着血液流入脑部血管,堵塞生命通道。

房颤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在我国的房颤患者约有800万人。除了引起胸闷、心慌甚至心衰。

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房颤患者已经行走在中风危险的边缘,自己却浑然不知。不少患者发生中风后,才知道祸根竟是房颤。

何奔指出,房颤引发的中风往往悄然而至,猝不及防,如果不能及时识别和快速救治,房颤患者中风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死亡率是其他中风的2倍。

还有很多人不理解:房颤明明是心脏问题,为什么会导致中风呢?

专家们指出,正常人的心脏是有节律地一张一弛。房颤时左心房失去有效搏动,人体的左心房里有一个类似耳朵样的盲端,解剖上称为“左心耳”内血流变得异常缓慢,容易淤滞而形成血栓。一旦掉下来,通过左心房到左心室,特别容易通过血管到达脑子里面的动脉。

早发现、早治疗,积极应对房颤是避免血栓的关键。

上海市胸科医院房颤中心是“国家卫健委”房颤中心示范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房颤诊治中心。 

全身抗凝容易引起出血等并发症,特别是一些本来就有出血风险的病人。因此,专家们抓住问题关键,把左心耳直接盖住的办法或者措施,是防范房颤卒中的关键。 

何奔指出,正在积极推动左心耳封堵和优化抗凝管理的房颤脑卒中综合防治,对既有症状、又有高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拓展“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综合治疗新技术,让更多的患者从房颤综合管理中最大化获益。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陈里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