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决赛 中国参赛队收获5金5银3铜

第四十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决赛颁奖典礼,于美国当地时间5月25日(北京时间5月26日)在密歇根州立大学举行。本届决赛中国队共获得五金五银三铜13座奖杯。

本次比赛美国时间5月22日开幕,共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九百多支参赛队参加,6000多名极具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年轻人参加了这个创新大聚会。

成绩是一个结果 更注重比赛过程

参赛队员们分别在“再次营救”、“随机应变”、“古典……莱昂纳多的工作室”、“投掷结构”、“挑拨离间”和“博物馆”等赛题的比赛中,展示各自的创新、团队精神及动脑、动手能力。

今年是中国开展头脑奥林匹克活动32周年。中国参赛队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目前在国际中处于前列。

本届决赛中国代表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背后凝结了无数教师和学生的辛勤付出,既是当代中国青少年的德才和智慧的体现,也充分展现了中国教育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成果。

同学们在比赛和与外国队友的交流过程中,不仅发扬了团结友爱和共同拼搏的精神,更学习到了科学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分享了创新学习的快乐。

当前中国头脑奥林匹克活动,已经从上海推广到全国十四个城市,参与的面更加广,各省市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包括上海在内,今年中国内地共有58支参赛队参加了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决赛,是历次参加比赛队伍最多的一次。

拿到金牌之后,东华大学的所有队员都非常激动。领队兼教练庞炳良老师告诉记者,这个成绩的得来非常不容易。

学生们的专业课程非常繁重,因此只能熬夜制作道具。春节后大家提前返校准备选拔赛,成功晋级世界总决赛后又把剧本道具推倒重来,一直不断讨论完善剧本、购买材料、制作和完善道具,直到比赛前的最后一个晚上。

另外,队伍里甚至有学生差点因为经费问题未能成行,后来经过多方筹措,又争取到了赛事组委会的部分经费支出,这支冠军队才得以成行。

庞炳良老师说:“团队得奖我很开心,更开心的是经过这次比赛的整个过程,学生们所展现出来的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更高标准的锻炼。”

他还表示,在美国的这几天,学生们观察、学习、沟通,成长了很多,而且他们也懂得了一个道理:比赛可以包含竞争和奖项以外的很多东西。

上海宝山区罗店中心校代表队这次拿到了所在组第三名的好成绩,孩子们很激动。

兴奋过后,王伟龙老师很快恢复了冷静。他表示:“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锻炼,成绩是一个结果,我们更注重比赛过程中的磨练,为了梦想我们继续前行。”

精心设计道具 组装到凌晨

“蒙娜丽莎”从画框中走出来,和达芬奇载歌载舞;太空人一边打着山东快板,一边唱着英文Rap;中国的“门神”举着大刀,西方的“骑士”手持短剑,用慢动作再现京剧《三岔口》的经典打斗场景……

今年OM的长期题有6道,分别是:《再次营救》、《随机应变》、《古典……莱昂纳多的工作室》、《投掷结构》、《挑拨离间》和《博物馆》。

能够从画布上走出来的“蒙娜丽莎”,会活动的“最后的晚餐”,可以手舞足蹈甚至连嘴巴、眼睛都会动的“骷髅”,九宫格做成的达芬奇自画像……当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的同学们完成《古典……莱昂纳多的工作室》这道题目的舞台展示环节之后,台下的裁判们几乎是像弹簧一样弹到台上去的,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要看看这些精彩的道具到底是如何做成的。

市三女中的教练张翼老师回顾着学生们制作、搬运这些道具的过程,几乎要流下泪来:“这些女孩子们真的太让人感动了!”她介绍说,所有这些道具都是学生们用各种材料手工制作完成的,每一样都经过了非常精心的设计。

“那个会动的骷髅让裁判惊艳不已,这是我们一个女生用吸管和绳子做的,就像提线木偶一样,为了让它全身都能动,甚至嘴巴都可以用,她真的是下了特别大的功夫。”

更让张翼老师感动的是这些女孩子们的责任心和精益求精的态度。

“在出国前一个星期,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她们不惜重写剧本,重新排练剧情。”

为了确保表演零失误,女孩子们用运垃圾的小推车,像蚂蚁搬家一样把这些庞大的道具运到赛场,一直组装到凌晨一点;第二天一早6点多,她们又爬起来赶到赛场进行排练,直到确保没有任何问题才在场外找地方眯了一觉……

享受过程 这样的快乐简直不像比赛

上海中学国际部此次参赛队伍都是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同组别中年龄比较小的孩子。

但是他们人小鬼大,带来的《随机应变》用童话般的想象力讲述了一个环境保护的故事,活泼可爱又充满惊喜的表现获得了满堂喝彩。

他们最后用废弃物制作的乐器组成了一个小乐队,边弹边唱,现场气氛像乐队演出一样火爆。几位观看的美国教练忍不住连连感叹:这些孩子太棒了!教练施展老师也觉得非常自豪:“我们的孩子们表现力很强,一点都不紧张,他们很享受这个过程。”

和很多比赛不同,OM比赛的过程快乐得有点不像比赛。在上午比赛开始前的候场区,施展老师甚至看到工作人员带领即将参加比赛的孩子们跳舞;在另一场比赛的间隙,记者还看到一位工作人员给现场的几个孩子表演了个小魔术……

每个赛场的裁判都带着各种造型夸张好玩的帽子,用非常好玩的提示语开场。在一场比赛开始前,主持人问裁判们是否准备好了(Are you ready?),裁判们借用捉迷藏游戏的经典对话回答说:“准备好了没,我们来了!”(Ready or not,here we come!)

这种理念贯穿在OM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参与的中国学校也从原来更关注成绩、关注名次,到现在越来越关注整个过程中孩子的经历、成长和感受。

上海中学国际部领队的朱丹老师说,参加OM活动最大的收获是孩子们的成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团队配合,在自己的任务完成后会主动去帮助别人,照顾全局。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能够综合运用数学、艺术、语言等多种手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还磨练了他们的意志,“他们经历了一个为了目标不断去尝试努力的过程,这对孩子品格形成非常重要。”

2019年第40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决赛中国参赛队光荣榜

头脑奥林匹克背景资料

头脑奥林匹克是一项国际性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活动,1976年由美国新泽西州葛拉斯保罗州立学院教授SAMUEL MICKLUS先生发起,从1980年开始,每年在美国举行一次世界决赛。活动重在开发青少年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要求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相结合,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生按年龄进行分组比赛。题目分为:长期题——在六个月之前公布,让7名队员组成一个队,在教练指导下解题,内容涉及车辆、结构、通讯、环保、艺术等;即兴题——比赛时当场出题解答;风格——必须给解题方案一个主题,并进行幽默的艺术表演,把科学和艺术结合起来。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杨青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