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特稿、畅销新书、话题性视频……近年来,从现实中取材的优秀作品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职业和“草根”作者纷纷拿起自己的笔和镜头,记录他们身处的这个嘈杂、飞速、恢弘的大千世界。
从上海宜家老年“相亲角”,到秦岭深处的矿山爆破,这些百态人生的故事通过大众媒体的传播,一次又一次打动观众和读者,也将纪实题材推向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日,由上海报业集团与旗下上市公司新华传媒共同打造的文化品牌“市民文化客厅”在上海书城举办第6期活动——澎湃新闻《众声喧哗,为什么记录真实总能打动人》。
澎湃旗下“湃客”创作者平台的热门编辑和作者,与SMG主持人黄浩一起,为上海书城现场、各家新华书店及网络直播的读者,讲述了他们的创作故事,展现非虚构写作与影像的独特魅力。
去年7月上线的“湃客”平台邀请了世界各地的个人创作者、传统媒体、高校,以及新媒体机构等入驻,以关注公共利益、贴近时代议题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澎湃算法”推出精选文字、视频、数据作品。如“家族志”、“90后,而立前”等特色栏目鼓励普通作者寻找身边的故事,从小人物身上挖掘大时代的发展历程。
湃客镜相、澎湃人物栏目主编黄芳介绍澎湃新闻的精选纪实作品,分享湃客“爆款”作品背后来自全球创作者的贡献。
本次活动邀请的四位嘉宾来自不同地区,但他们共享着对真诚记录时代、发掘微小声音的执著。
其中,工人作家陈年喜把16年惊心动魄的矿山生涯浓缩为文字,向读者讲述钢筋水泥背后鲜为人知的职业故事;90后作者胡卉以细腻的笔触介入关于女性身份和原生家庭的社会讨论,揭开家庭关系中的隐秘心事;Figure创始人、前《人物》杂志主编张悦则从影视角度,分享他的团队在记录101女孩、北川母亲等各色人物时从个体身上找到的力量。
在圆桌讨论环节,嘉宾们就纪实题材在国内的流行展开对话。
为什么普通人的故事也值得书写?“非虚构”这个看似专业的标签背后,蕴含着怎样丰富的生命片段?这些平凡的人生又是在如何触碰人心、映照时代?嘉宾们接受主持人与观众的提问,尤其为对创作感兴趣的爱好者提供了建议。
作为湃客创作平台的第一本非虚构作品集,《此与彼之间》精选了19个有关传统、性别、老年、文化认同等话题的故事,记录那些游弋于两极之间的焦灼、摇摆与惴惴不安,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悲欢喜忧,收获了2000万次唏嘘阅读。
活动中,陈年喜与胡卉代表湃客作者,为该书进行了签售。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