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艺节晨艺录|秦腔《王贵与李香香》,别错过中国当代秦腔舞台双子星!

秦腔现代戏《王贵与李香香》由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创作演出,5月20日、21日在上海城市剧院公演,并角逐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六届文华大奖。

该剧自2017年6月18日在宁夏人民剧院首演以来,进剧场、农村演出60余场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先后入选2017年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并作为开幕大戏亮相,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17年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创造提升计划重点原创剧目和201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十大重点扶持剧目”。

■今天一早,全体主创在城市剧院与媒体见面。

改编自脍炙人口的诗篇

该剧是由李季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改编而成,编剧刘锦云,导演张曼君,音乐创作徐志远、闫岩,舞美设计修岩、邢辛和王玲,由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柳萍、李小雄联袂主演。

以青年农民王贵和李香香的爱情故事为线索,讲述了土地革命时期宁夏盐池周边地区人民走上革命的坎坷历程,生动反映了当时农民闹革命的壮烈景象,再现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欢,表现了劳动人民争取幸福生活的愿望。

革命题材的诗意表达

采访中,导演告诉记者,艺术特色上,这部戏有三点值得关注。

一方面,实现了红色革命题材的诗性的表达。

该剧立足于原叙事诗的基础,尊重原诗文学语言风格,忠实原诗中王贵与李香香的人物性格,在不改变作品“红色”基调的基础上,加入了“生存”与“爱情”这些具有恒久魅力的戏剧元素,把秦腔这一古老剧种气质和故事背景完美的融合、诗性的表达。

另一方面,该剧也实现了民族和世界元素的结合。

该剧用戏曲的、秦腔的本体,同时又借鉴了现代歌队和钢琴伴奏等表现形式,进行了大胆的艺术探索。用小乐队以唱诗班的形式演绎故事,用舞蹈队来讲述环境,烘托气氛,巧妙地运用西部独有的信天游,花儿等民歌小调抒发人的情感,细致入微地刻画每一个人物,以锣鼓孕育为造型点,更加凸显了歌舞演故事的中国戏曲魅力,重拾文化身份和文化自信。

■王贵扮演者李小雄受访

此外,该剧也彰显了戏曲表演的魅力。

该剧主要演员李小雄和柳萍分别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和二度“梅花奖”获得者,在剧中扮演的王贵和李香香,角色回到了青春活力、天真烂漫的小伙子和小姑娘的状态,表现的自然、得体、本色,充分显示了表演艺术家的艺术功力,是中国当代秦腔舞台的双子星。

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70年前,李季的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后涌现的优秀作品之一,发挥了那个年代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70年后,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创排的秦腔现代戏《王贵与李香香》积极探索“为了谁”和“如何为”的问题,较好实现了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价值和意义。

特别是剧中点题之语“咱们闹革命,革命也是为了咱”,鞭策着我们不忘初衷,牢记使命,具有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邱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