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普通的垃圾桶,购物塑料袋二次利用当垃圾袋……在静安桂花园小区居民吴益群阿姨家的厨房里,并没有什么高级的分类垃圾桶,也没有使用专用垃圾袋,就这样以最简单、最实用实惠的方式,做着垃圾分类,“一开始学了如何分类,后来就实践,每天坚持,快5年了,到现在都成习惯了。”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本市将逐步推行定时定点投放生活垃圾制度。与大部分名义上“定时定点”,实则多半定点不定时的小区相比,桂花园是真正定点又定时投放垃圾的小区,过了早晚的垃圾投放时间,垃圾桶就会被罩子罩起来。而曾经,这个小区的主干道上一字排开9只垃圾桶,塞满垃圾,臭气熏天,居民掩鼻而过。
这个小区垃圾分类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习惯成自然就好
吴阿姨还清楚地记得,那是2014年8月20日,小区正式开始垃圾分类,一开始并没有定时定点投放,只是要求居民们都分类,“楼组长盛新华老师来跟我讲,上面通知来了,要求做垃圾分类,问我愿不愿意做志愿者,我就一口答应了。”
就这样,吴阿姨成了桂花园小区首批11个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一员。
当志愿者除了白天要在垃圾投放点值守、上门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在小区摆摊宣传垃圾分类外,首先要自身做好分类。
“只要了解了怎么分类,做起来真得不那么难。”吴阿姨在厨房摆了两个垃圾桶,稍小一点的放湿垃圾,因为湿垃圾虽然重但体积小,稍大一点的放干垃圾,可回收物就放在干垃圾桶旁,扔垃圾时一并带下楼,扔进小区的可回收桶内,有害垃圾一般很少的。至于用什么垃圾袋,若是有买菜、买东西带回的塑料袋,二次利用当垃圾袋,那也不错。“我做垃圾分类,老伴也很支持,跟着一起分。我一般晚上扔一次垃圾,因为垃圾通常不能过夜嘛,第二天早上就没什么垃圾,中午因为就老两口,吃得也简单,也不会有很多垃圾。”吴阿姨说,小区里有些老人因为子女在国外,都出去见识过国外的环境,也看过他们是如何垃圾分类的,所以,当时在小区里宣传发动垃圾分类之后,大家都比较配合。不过,2014年最初开始垃圾分类的时候,他们十多名志愿者还是白天轮流值守垃圾投放点,宣传引导居民分类,后来没几个月,大家都逐渐养成了习惯,也就不值班了。到现在,连绿色账户积分,都是居民自己扔完垃圾去楼道积分榜上打勾。
要想着这样做是对自己身体好
对于已经在开始逐步推行的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很多居民都觉得难,做不到。“怎么分类我都搞不清,还让我要去规定的地方,在规定的时间扔垃圾,怎么可能?”对于类似的疑惑、抱怨,桂花园小区居民张燮元说,“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从内心里想去把这件事情做好,所以就找各种理由。”
张老伯今年已经82岁。在他家的厨房里,同样也没有什么高档分类垃圾桶,就是简简单单两个普通垃圾桶,也同样是购物塑料袋二次利用,当做垃圾袋,“有些结实不漏水的食品包装袋,我也不会扔掉,用来当垃圾袋。”
张老伯说,他其实在2003年非典的时候,就认识到垃圾分类、搞好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垃圾分类搞好了,环境干净了,是对自己身体好。”
此后,张老伯随孩子在智利生活了6年。“智利并没有垃圾分类,但是那里的居民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扫家门口的区域,包括马路,这个给我的触动很大。”
去年回国后,张老伯发现,桂花园小区竟然已经实行垃圾分类了,环境较他出国前大为改观,便决定留了下来。
上班族照样可以做到定时定点
如果说定时定点对退休人员来说相对容易操作,对上班族来说似乎很难,在周到君日常采访中也时常听到上班族对这一制度的抱怨,或者说,担心所住小区实行时自己能否做到。桂花园小区的上班族用行动证明了:上班族同样也可以做到定时定点投放垃圾。
在桂花园小区,约有六成居民是上班族,并且其中一部分是不与老人住在一起的上班族,也就是说,要由他们自己完成买汰烧、收拾厨房、扔垃圾等家务。
小区居民杜君夫妇就是其中之一。杜君在医疗急救中心工作,忙碌的工作之余,还积极参加小区垃圾分类各项活动,还要参与绿化认建认养、读书会、公益义卖等活动。不仅她自己积极参加,还带着丈夫和两个孩子一起参加。2017年,全家还参与了第二届上海垃圾分类微电影大赛,获得三等奖。
小区另一位居民徐娟是化学老师。2016年,全家入住桂花园小区不久就加入了垃圾分类志愿者行列,积极参与小区微公益义卖活动和垃圾分类宣传。垃圾分类投放时有一个关键动作,要求每个居民投放湿垃圾时破袋,即把湿垃圾倒进垃圾桶,把塑料袋扔进干垃圾桶。有许多居民不了解,徐娟主动提出并发挥她的化学专业特长,撰写了科普小常识“白色污染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楼组微信群里发。2017年,她代表上海居民志愿者在家接受了法国电视台关于垃圾分类的采访。
这些上班族说,只要有心、用心去做,把自己的生活作息稍微调整一下,把多年来的习惯慢慢改一改,总能够在早晚规定时间去规定地点投放垃圾。
桂花园只有一个垃圾投放点,放置了分类投放容器,并没启用垃圾箱房,早6:00—9:00,晚6:00—9:00是垃圾投放时间,其余时间,就用他们自费200多元制作的罩子将垃圾桶罩住。
宣传组织有讲究:给家政发小礼物
很多听过桂花园垃圾分类经验、去参观过的人说,“桂花园能搞好垃圾分类,是因为你们小区小,只有157户人家,居民素质又高,像我们小区这么几百上千户、人员素质层次不齐,哪能搞得好?”每每听到这样的言论,桂花园垃圾分类带头人盛新华总是会说:怎么搞不好?但是,里面有很多讲究,一定要宣传好、组织好、发动好!
从卫生系统退休之后,盛阿姨本可以随孩子在国外安享退休后的平静生活。可是,居委会一声召唤,她回来当了楼组长,且推掉了外单位的聘请。她至今记得多年前去德国和儿子生活时,到德国的第一天,儿子教她怎么分类,就花了五分钟,“德国的垃圾房是一个大的房间,每个居民有一把钥匙,可以打开这个房间,这把钥匙同时也可以开楼道的门。在家里分好垃圾后,到垃圾房,把垃圾投入对应的垃圾桶内,垃圾房没有人看管,干干净净。当时我就想,外国人可以做好,我们也可以做好。”
2014年8月20日,小区开始实施垃圾分类之初,也有居民冷嘲热讽、不支持,“我们都交了物业费了,垃圾分类应该让物业去做。”盛阿姨听了不生气、也不急,定了一个三步走的“百日计划”,希望100天之后,小区开始定时定点投放垃圾。
第一步,用一个月时间,让居民知道垃圾分类、绿色账户刷卡积分。
“首先就是要宣传,宣传不是说把宣传单塞进信箱就好了,也不是用A4纸打印一份通知贴在告示栏,这些都没有用的,一定要以易拉宝、KT板等形式,醒目地把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放在小区显眼位置,还有要入户宣传,宣传的内容也很重要,通知不是随便拟的,文字都有讲究。最开始,要密集宣传。那时,除了日常的宣传,我们小区每隔10-15天就会摆摊宣传垃圾分类,而且让小朋友来一起摆摊,小手牵大手,发挥他们的作用。”迄今,盛阿姨都保留着桂花园每一份垃圾分类宣传内容,把这些资料无私地分享给前来参观交流的人们,她目前也在指导其他小区开展分类。
其次,要组织好、发动好。盛阿姨发挥她退休前负责单位组织工作的经验,把物业、居委会、业委会组织起来,她当联络员,明确分工,成立了“桂花园精神文明共建小组”,依托这个小组成立了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绿化志愿者队伍、老伙伴志愿者队伍,把小区治理得井然有序,邻里关系和睦,这些都是做好垃圾分类的“土壤”。
第一个月过去了,参与垃圾分类的只有30多户老伯伯、老阿姨,其他居民不是很积极。
第二个月,盛阿姨和志愿者们在小区醒目处张贴了一张巨大的垃圾分类积分榜。每天参与垃圾分类并参与绿色账户积分的家庭,打红色五角星;参与垃圾分类但未参与绿色账户积分的家庭,打绿色五角星;没有参与垃圾分类的家庭,打蓝色五角星;如果家中有垃圾分类志愿者及老伙伴、小伙伴积极分子,则打两颗五角星。
这个积分榜一公布,在小区居民中引起不小的震动。一些没有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难为情了,参与垃圾分类的户数迅速增加到100户左右,占小区70%。
与此同时,绿色账户积分兑换工作及时跟上,一旦居民积分多了但没有物品可兑换,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盛阿姨经常登陆绿色账户官网,了解最新的资源兑换资讯及绿色账户套卡的专项优惠。一有消息,就在小区公布。每到周末,居民便到附近农工商超市兑换绿色账户积分,拎着酱油、醋、沐浴露等回家,开开心心。一些冷对垃圾分类的居民,心动了,主动去询问如何办理绿色账户积分卡。
就这样,三个月过去,还不到100天,小区垃圾分类参与率超过95%。
垃圾源头分类、定时定点投放,流动的租户、家政人员是比较难啃的“骨头”,往往一拨租户和家政人员刚被教会怎么分类,又换了一拨人。对于这些人员,盛新华也有办法。
桂花园小区有2-3成是租户,还有外国租户。“老是麻烦儿子翻译垃圾分类宣传内容也不好,我就下载了翻译软件。”在盛阿姨的手机上,有一款翻译神器,把中文输进去,很快就翻成了英文,然后她就把英文资料给老外租户们看,“基本上他们住进来不到1个月,也会像我们一样在家中分好,然后定时定点投放。”
小区还有一部分是家政人员负责买汰烧、做家务、扔垃圾的。盛阿姨也为她们准备了小礼物,激励她们做好垃圾分类,“记得2014年圣诞节,那天很冷,小区的孩子参与垃圾分类摆摊宣传,专门给家政人员发礼物,巧克力、肥皂什么的,钱不多,但她们很感动,我们还时不时给他们发毛巾,基本价值都不超过5元,但久而久之,她们就会愿意为垃圾分类、为小区环境的改善作出努力。”
遇到不分类、还乱扔垃圾的居民,怎么办?有些小区会从垃圾袋中的快递单等蛛丝马迹,找到居民,等居民晚上回家了,上门进行宣传,盛阿姨却觉得,这样做并不妥。“我会拍张照片,然后在小区微信群里先夸奖大家垃圾分类都做得很好,转而再指出还有进步空间,然后把照片发到群里,大家都是素质很高的人,一看心里就有数了。”
至于现在普遍觉得很难的“撤桶”一事,盛阿姨支招说,不要刻意地去和居民强调说,要撤桶了,而是要“自然撤桶”,“就是先让居民在家中做好源头分类,每个楼层的垃圾桶暂且保留着、且不增加设置干湿垃圾桶,而是在小区里集中设置分类垃圾桶,逐步引导居民去分类垃圾桶投放垃圾,在家中做好分类的居民自然会觉得,如果家里分好了还是扔在楼层里的垃圾桶,不就又混在一起了吗?”
这些都可以说是桂花园垃圾分类取得一定成效的“秘诀”,但盛阿姨却说,垃圾分类哪有什么巧办法,就是每天不厌其烦地指点、劝说、提醒,最终坚持下来,养成习惯,就成功了。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郁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