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想让孩子冲”民办“,但“最后一刻想通了”的原因竟是…

本周末公办小学验证、民办小学面谈。这两天,家住普陀区的天天妈从孩子牙牙学语时就决定博一下民办,但在最后一刻选了公办。这样的结果她不曾料到,但“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她说,“最后一刻想通了。”

牙牙学语时开始的民办之路

天天家里房子对口的是中山北路一小,在普陀也属于比较不错的公办,但天天爸妈觉得,孩子从小就聪颖伶俐,应该去冲一冲民办。

所以,从很早开始,他们就给儿子安排了充实的学习内容。托班上的是每月6000元的双语早教,外教带班;幼儿园上的是对口的公办幼儿园,因为“幼儿园啥都不教”,整个三年,天天放学后和双休日排满思维、英语、看图说话等等。

不仅如此,天天爸妈也知道,如今考民办,综合素质最重要。所以还让天天学了钢琴、跆拳道、还报了一个STEM机构。

听说民办面试时还要考拍皮球、跳绳等,天天爸妈和邻居一起团课,专门请了上门的教练来教孩子训练。“天天跳绳一分钟能100多个,拍球也拍得很好,老师都说他各方面发展得都很全面”。

幼升小前夕出现抽动症苗头

随着2019年幼升小大幕的拉开,天天妈既紧张,又期待。

但就在这时,她发现了一些异常。天天有时会不自觉地摇头、耸肩、挺胸、弯腰等,而且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她一开始不以为意,但有次陪读时,一位家长端详了天天很久,提醒她,“你孩子会不会有抽动症啊?”

天天妈赶紧带儿子到医院就诊,医生告诉她,天天目前还算不上典型的抽动症,但确实有些苗头,需要家长特别当心。“医生说,这多半是因为孩子因为紧张、焦虑和疲劳引起,精神放松时时症状会减轻,而且部分患儿会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

天天的症状,像一块大石头,沉甸甸地压在父母心上。他们认真反省了下,觉得可能是给天天的压力太大了。每周七天排满的各种学习和艺术体育训练,每天晚上雷打不动的练习,虽然孩子的成绩不错,但确实很辛苦。

但这时已经到了3月,天天妈咬着牙给儿子打气,“再坚持一下,先考上实,再考上外附小,考完就能轻松一下了。”

懂事的天天也很配合,跟着妈妈辗转于多个模拟测试和机构冲刺强化班。4月,天天妈还收到了上实网报初筛通过的消息,觉得这是个好兆头。

但最终,天天还是没有通过机考。天天妈有点沮丧,但依然满怀信心:“接下来的时间要努力强化,把握5月的统一面谈”。

上实落选,产生“自我否定”征兆

按理说,最后这段冲刺期,应该是最关键的,但天天妈发现,儿子在心理上似乎有了一些异常。

“他本来是个很乐观、很活泼的小男孩,但自从上实落榜后,可能我们的态度影响到他的认知,他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觉得自己去不了好学校,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天天的笑容少了,抽动症状更明显了,而且对学习的兴趣锐减,经常说,“反正没有学校要我,学习有什么意思?”,甚至有一次,他哭着问爸爸,“要是上外附小也不要我怎么办?我真的得很差吗?”

天天爸妈谈了几次,他们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孩子最重要是保持对学习的兴趣,现在竞争那么大,谁敢保证他一定能被民办录取?万一再落榜,对他心理上的打击可能是短期内很难复原的,还没进小学,就已经心理上出问题了,这样以后会有无穷的后患。 ”

天天妈首先把节奏放缓了下来 。模拟面试、冲刺强化等班级都停了,每天的英语阅读和数学计算也把量减下来了,空出来的时间,让天天放学后在小区草地上踢球、奔跑,他们发现,天天的抽动症状明显缓解了,脸上又有了笑容。

适当的留白,更适合孩子

其实天天妈心里有点纠结,“冲刺的时候把速度放缓,这样怎么考得上呢?”

可她发现,当“快乐教育”后,天天对学习的兴趣反而增加了。“比如思维题,我们之前为了应试,要让他熟悉各种题型和解题的套路,但叫停强化班之后,天天在家里玩积木、数独和一些桌游,他能长时间专注着摆弄探索,这里面的逻辑思维其实对孩子的提升更大,而且他在游戏中自主探索,一些当时练习时总搞不清的知识点,一下子就理解了。”

这也让天天妈重新审视择校的想法。想想参加校园开放日时,对口的中山北路一小丰富的校园活动和课程,她觉得,就读对口的公办也不错,“能给孩子一个宽松良好的氛围,而天天目前的水平,应该在公办小学中属于比较不错的,这样他也能有充足的信心,重拾对学习的兴趣,这点比什么都重要。”

“每个孩子不一样,我身边同事孩子要考民办的,状态也很好,而从天天的状态来看,让他有更多留白的时间自主探索,是更适合他的学习方式。”“最后一刻还是想通了,孩子的成长是一场马拉松,身心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公办小学有自己的优势。”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