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关于毛姆的争议有多少,人们对毛姆的兴趣就有多大。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英语世界的畅销作家之一,他擅长写故事,有“故事圣手”的称号。
《月亮和六便士》《人性的枷锁》《刀锋》等长篇小说使他闻名世界,而其短篇则以编织故事的精湛技巧,对人性和社会生活的敏锐洞察,成为一种全球现象。
日前,“异域的月亮与人性的真相——毛姆异域小说分享会”在上海图书馆举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宏图、翻译家冯洁音、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龚容深度解读毛姆如何通过辛辣毒舌的文笔展现人性不同侧面。
“故事圣手”的人生极具故事性
被称为“故事圣手”的毛姆,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故事性的人。
他做过前线救护车驾驶员,拿过手术刀,也做过演员;他曾是情报间谍,是各处旅行的旅行家,也写畅销小说。
毛姆在世91年,是一个高寿也高产的作家,他创作的一百五十余篇短篇小说标志着他创作的新高度,他也因短篇小说的创作而被誉为“英国的莫泊桑”和“20世纪最会讲故事的人”。
毛姆是一位真正可以靠写作赚钱的作家,而且非常能赚钱。
上世纪20年代,毛姆短篇小说的稿酬就达到2500美元,他给杂志写作的稿酬是一字一美元这样的天价,就连做访谈也以分钟计费,2分钟高达500美元,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毛姆的受欢迎程度。
■作家毛姆
毛姆不仅是20世纪英语国家最畅销的作家之一,也是中国近几十年最畅销的外国作家。
“相较同时代的詹姆斯•乔伊斯很难读、先锋意识强烈,读毛姆的小说就轻松多了。”在王宏图看来,迥异于乔伊斯的复杂句式,混乱的词语和意象,毛姆更侧重将小说视为一门以娱乐为目的的艺术,“有的时候,他就是想让大家在娱乐中看清楚真相,仅此而已。”
不过尽管畅销,但毛姆在批评界的评价一直不高。“比如你检索下,研究詹姆斯•乔伊斯的文献学者有多少?乔伊斯自己都说他的《尤利西斯》可以让批评家忙上300年。”
人们把马来亚称作“毛姆国”
《一片树叶的颤动》《阿金》是毛姆生前亲自编选的单行本短篇小说集,分别收录了六个以异域地区为背景的短篇小说,素材均为毛姆在漫游中的见闻,该书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引进出版。
1921年3月,毛姆来到新加坡,在马来亚联邦度过了8个月,期间曾到附近婆罗洲岛上的沙捞越做短途旅行。
毛姆在异国他乡混得如鱼得水,就像在自己的家乡一样。
据龚容介绍,在马来亚,毛姆是如此开展写作的,他随身带着介绍信,沿路访问一些人家,提出要借宿的要求,吃住都在一起。
当地人对他敞开心扉,这让毛姆迅速积累了两部短篇小说集的素材,那就是《一片树叶的颤动》和《阿金》。
毛姆是上流社会的宠儿,同时他也深入接触了底层社会,上至总督下至侍役,从贵妇人到街头妓女,都是他观察、研究、书写,甚至是嘲讽的对象。在这些取材于英属殖民地的小说里,毛姆生动反映了白人官员的不作为、传教士的伪善、种植园主空虚的精神生活。
很多年后,人们还把马来亚称作“毛姆国”。
对爱情抱着终归幻灭的心绪
两部短篇小说集中的12个故事中,有11个关于爱情,这其中,《红毛》是毛姆的名篇。
小说描写了海岛姑娘莎莉与一个名叫“红毛”的水手的故事。年轻时的“红毛”英俊潇洒,莎莉美丽单纯,他们结婚时如胶似漆,彼此深爱。但“红毛”跟随着一条商船出走后,再无音讯,莎莉苦苦等待无果,只得再嫁他人。
多年后,一位船长误入了一处屋舍,屋舍主人与其攀谈往事,在漫长的回忆中,二人过去的经历慢慢浮现。直到小说结尾处真相反转,已然大腹便便的船长和苍白衰老的屋舍主人之妻,正是当年那对相爱的恋人,经过多年分别,二人早已音容全非,即便相对而坐,也难以相认了。
小说中始终弥漫着毛姆对美好的爱情终归幻灭的悲凉心绪,同时也折射出他内心对理想世界的追慕,以及这种理想被现实生活中的人性冷漠和时光流逝所淹没的无奈和困惑。
又准又狠地刺痛你一下
冯洁音说,《一片树叶的颤动》意为极度的欢乐和极度的绝望都取决于“一片树叶的颤动”那一瞬之间。毛姆在《红毛》中所传达的是,即使没有外界干扰,岁月的变迁也会给爱情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他的文字初看平淡,但越读越有味道,流畅、聪明,毫不乏味,有时峰回路转,更添惊喜。在旅途中大量获得的原汁原味的故事以及大量的阅读积累,使得毛姆对故事的把握自有分寸,他时而不冷不热地开一个玩笑,时而又准又狠地刺痛你一下。”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