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装饰》杂志、《公共艺术》杂志和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主办的“2018-2019最美地铁站评选”,日前在上海美术学院南院举行了颁奖礼。
请先看获奖名单,看里面有没有你熟悉的地铁站?
十大最美地铁站奖:
广州地铁4号线南延段南沙客运港站
青岛地铁李村站
深圳地铁7号线皇岗口岸站
上海地铁13号线标准站系列
青岛地铁3号线太平角公园站
长春地铁2号线兴隆堡站
上海地铁9号线金吉路站
北京地铁7号线珠市口站
上海地铁11号线迪士尼站
广东时代美术馆有轨艺术项目
最佳主题设计奖:
青岛地铁李村站
北京地铁7号线珠市口站
深圳地铁11号线机场站
广州地铁4号线南延段南沙客运港站
广州地铁5号线动物园站
上海地铁11号线迪士尼站
最佳艺术创作奖:
青岛地铁3号线太平角公园站
深圳地铁7号线皇岗口岸站
上海地铁12号线汉中路站
长春地铁2号线
最佳活动策划奖:
广州地铁APM——广州塔站公共艺术项目:地铁声光音乐会
广东时代美术馆有轨艺术项目
最佳功能设计奖:
上海地铁9号线金吉路站
上海地铁9号线徐家汇站
上海地铁17号线诸光路站
上海地铁13号线标准站系列
上海地铁2、3、9、11号线的出入口
最受公众欢迎奖:
上海地铁17号线诸光路站
广州地铁4号线南延段南沙客运港站
上海地铁12号线汉中路站
青岛地铁13号线高架站
上海地铁13号线标准站系列
青岛地铁李村站
随着中国轨道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拥有地铁,地铁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首选。目前,全国有35个城市建成了地铁轨交系统,还有约50个城市正在建设中。
地铁空间作为城市中人口密度最大、流动性最强、利用率最高的公共空间之一,它也承担了展示城市精神与文化重要窗口的角色,地铁正在由“功能”地铁向“人文艺术”地铁转化。
那么,怎样的地铁空间设计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怎样的设计才能兼顾地铁空间的功能性与艺术性,怎样的设计才能更好地在地铁空间内反映地域特色与历史文化呢?
我们有请获得此次“最美地铁站”之“最受公众欢迎奖”第一名的上海地铁17号线诸光路站公共艺术设计方、上海升麦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奚耀艺来为大家解读地铁公共艺术的种种设计门道。
上海地铁17号线诸光路站给公众的直观感受,就是它的白色风格、20米高的阳光天顶以及点睛之笔80米长的陶瓷釉画作品《诸光开物》,奚耀艺就是负责这一点睛之笔的。
他表示,这幅80米长的陶瓷釉画是为了配合诸光路站的长通道而设计的,其内容紧扣诸光路站的地域特点,因为这里有国家会展中心等大型现代建筑群,同时也是通向历史文化名城青浦的第一站,既要体现上海的根,也要体现青浦新城的现代居住文化。因此,作品画面以万花筒、国家会展中心建筑形态四叶草,结合传统文化元素以及二维码、智能生活、大数据、北斗导航等抽象图案,构成了前沿科技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演绎出自然之光、人文之光、科创之光、智慧之光,所以作品就叫《诸光开物》,带有抽象画的风格。
作品设计完成后,特地延请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国兴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联袂创作,釉画作品采用了新研制的釉下彩、渐变色工艺,烧制出抽象风格,在诸光路站的长通道里呈现出汇古融今的特点和清新明快的风格。
奚耀艺表示,地铁里的公共艺术,必须切合地铁的实际需求。比如,装饰材料必须防火,达到消防要求;作品材质必须容易清洗,表面不能有很多坑坑洼洼;作品必须符合安全要求,不能有尖角等;作品内容必须考虑观赏对象的特点,通俗易懂,符合市民欣赏口味,不能让人费琢磨,更不能让人在作品前驻足久留。这些都是地铁公共艺术所必须考虑的要点。
所以此次“最美地铁站”的评选,将有助于让全社会来关注地铁文化建设,大家一起思考地铁站场景的特殊性,探索地铁对公共艺术的定义,并为中国地铁公共空间的艺术建设指明方向,最终形成中国地铁公共艺术的标准和路径。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詹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