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故乡那碗清粥!一个画家的故乡行,他的青绿长卷里有没有你的乡愁?

“故乡,既是原点,也是能量补给站。”

 4月30日,由上海嘉定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故乡行——陈翔中国画作品展”以“一展二点”的形式,在陆俨少艺术院和嘉定菊园·荷享艺品两展馆同时展出。

■展厅现场

展览共展出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翔的山水画精品130余幅,不仅有其擅长的青绿设色山水,更有不少水墨作品。

其中,长达24米的青绿山水长卷《万里茶山图》最为引人注目。

故乡在他心中的份量

陈翔作画常用一方“嘉定”印,足见故乡在他心中的份量。

 

陆俨少艺术院院长王漪表示,嘉定建县800年以来,文脉绵长,名人辈出,其中李流芳、程嘉燧、吴历、陆俨少、宋文治等光耀史册。

 此次“故乡行——陈翔中国画作品展”是一个嘉定艺术家系列展。

从2006年至今的十一年的时间里,曾先后举办了孙敏、顾振乐、蔡超、许韵高、王元昌等“故乡行”系列展,意义在于呼唤游子的回归,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不忘华夏民族之根。

最难忘故乡的那碗清粥

陈翔小时候因为患有哮喘,父母认为故乡嘉定的空气对他康复有益,所以在嘉定住过一段时间。故乡对于他最初的意义就是新鲜的空气、和煦的阳光、满目的生机以及温暖的人情。

“特别是那一碗用井水在土灶上熬出来的粥,那一层莹莹的绿、那一股微微的香,成了我对于故乡最难忘的记忆。”

在他眼中,“家乡的绿是蕴涵了蓬勃生命力的,它就像是种在我心田的一颗种子,经历了岁月的滋养,渐渐地抽芽,也渐渐地以自身的成长融入到了那一片心头的绿色。”

 此次回到故乡举办画展,对陈翔而言,是“一次承载着艺术理想的人生回归,也是一次承载着人生意义的艺术回归”。

他说,故乡,既是原点,也是能量补给站。

 青绿外壳包裹下的水墨精神体

陈翔自小学画,师从海上名家薛邃。其后考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进入上海书画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精文字、通画史,又擅书画,业绩不凡。后又调入上海中国画院,现任党总支书记、副院长。

陈翔擅长使用青绿色彩,在水墨基础上着青绿色,其画法近小青绿。

他的青绿山水舍去传统青绿山水的复杂程式,实在是为了更直接表现自己的情性,也更便于出落自己的本色,乍视满目青绿意趣,再看,则微茫灵动,深润清丽。

陈翔青绿着色频施渲染,一画反反复复,层层叠叠不下十数过,甚至几十过,画面透脱又不失厚重,他的山水青绿其外,水墨其里,是青绿外壳包裹下的水墨精神体。

展品中包括了他的水墨小幅小品,有的笔墨章法还是承接其青绿墨稿的方法,稍加苍茫浑厚之修饰点加;有的虽属墨戏,放纵之中还是守住意趣底线,同样不失韵味。其作品意境旷远、秀润、恬静、空灵、禅定、清雅……

长达24米《万里茶山图》震撼亮相

本次画展还展出了陈翔耗费2年多绘制的长达24米的青绿山水长卷《万里茶山图》,展现了从福建福鼎到台湾阿里山的中国各大茶区盛景。

这是这幅综合了红色内涵和扶贫意义的作品首次完整亮相。

 

■ 陈翔 青绿山水长卷《万里茶山图》

其文创产品——长征组茶-新绎大观·明前茶以及中国邮政发行《万里茶山图》同款明信片及《长征》邮票,也将在展览期间同时亮相,与展览一起为新中国七十华诞献礼。

此次展览的首展于4月30日至5月26日,在陆俨少艺术院和嘉定菊园荷享艺品展出。之后将于5月29日至6月25日在嘉定区真新街道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安亭镇震川美术巡展,展览期间将举行多项讲座和公共教育活动。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