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伞能去上海地铁站里“借” ,共享经济发力为市民出行减负

本周上海继续被阵雨围绕,在申城各大地铁站出入口出现了新变化:卖伞的小贩还没来得及到位,一顶顶绿伞就从地铁口“飘”出——随着共享雨伞品牌摩伞全面入驻上海地铁500个站点,搭乘地铁出行的市民可以不惧今年以来一直被网友诟病调侃的“魔都风雨”,轻松使用手机“扫一扫”,数秒内就可借走一把伞解燃眉之急。而来自摩伞官方最新消息,摩伞将增设更多点位、机位,网格化进入沪上小区、写字楼,未来上海市民甚至有望实现雨天出行无须带伞。

商业力量助力沪上便民公益事业

在威海路一家IT公司上班的小陈是90后大男生,平时素来不带伞,但魔都的天气说变就变,同事一般也不会带多余的伞,每天搭乘地铁上下班的小陈找到了好办法:“上周中午突然发现乌云密布,我马上冲去两百米外的地铁站借了一把摩伞,又不用求人,又避免在小贩处买下一把又一把雨伞的浪费。”

据悉,摩伞共享雨伞第一台设备于2017年亮相上海地铁徐泾东站,目前已经覆盖上海500余个地铁站,2500个地铁出入口,1000万人次日流量。来自摩伞方面最新消息,未来摩伞将覆盖更多的场景,未来三年内将在上海投放超过100万把共享雨伞,逐步从地铁站、火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向写字楼、商场、社区扩散,最终辐射上海全市,形成上班、购物、回家全程,点对点无缝对接的雨伞借还服务,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便利。

摩伞的出现就是要解决大家出门之后手头没伞的问题,在身边的交通枢纽和公共场所,大家可以随时随地从摩伞专用的租借设备上借到雨伞,也可以在任何一台设备上进行还伞,操作简单,触手可及。

“公益和商业并不是两个极端,相反可以实现融合发展。公益也不能仅仅停留于简单的捐赠和帮扶。为市民提供切身的需求和便利,一直是摩伞团队追求的最高宗旨。”摩伞创始人黄建良对记者表示。

“所有的互联网创业都必须围绕用户需求,如果触及的只是“伪需求”,必然会缺乏后劲,最终会被时间证伪。”在摩伞的创业团队看来,摩伞满足的核心需求是“懒”。实际上,雨伞并不稀缺,很多人家里都有多把雨伞,然而还是会有不少人被淋成落汤鸡或者被迫在地铁口玩手机等雨停。

对质量精益求精,摩伞的设计亦几经改进,伞架采用了玻璃纤维材质,质地相对较轻,不易折断,这是考虑到女性用户占比较大,质量较轻的雨伞便于携带。考虑到即使在多雨的南方地区,一年不过160多天在下雨,而夏天日照猛烈的时间则有60多天,所以摩伞也考虑了防晒的场景。据了解,伞面使用黑胶布,可以晴雨两用,而这一功能拓展了摩伞的使用范围。

记者实测:如何在数秒内借走一把便民伞

据悉,为了不影响地铁有序运行,保证用户在使用雨伞的时候不排队,现在借伞还伞只需要几秒钟就能完成。此外,考虑到雨伞在使用过后过于潮湿的属性,“摩伞”租借设备可利用箱体将每一把雨伞都遮盖起来,即便雨水滴落也只能流入设备内部。记者在陆家嘴地铁站实测发现,每一台租借设备内部都安装了吸水机制,每一把使用过的伞在用户归还之后都可以自动烘干,避免更多安全问题。

记者登录摩伞App,输入身份证信息进行实名注册,再交付39元押金,点击“扫码借伞”,手机便会自动跳出一张二维码图,想要借伞的市民将该二维码放置进机器的扫描口进行扫描后雨伞便会自动解锁。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10秒内没取走伞,伞槽将会重新锁上并闪烁红灯,只是这过程并不会扣费。使用完毕后,点击手机屏幕上的“我要还伞”,将雨伞放回任意一台伞桩中即可。此外,该App的还伞界面还提供了“我想买伞”选项,可以用押金买断当前的伞并免除本次借伞费用。

由于共享雨伞并没有像共享单车一样安装定位追踪系统,无法追踪到雨伞的去向,并不能保证所有雨伞都会归还。记者了解到,摩伞目前主要是以“实名认证+押金”结合的方式来控制遗失率。首先,摩伞通过系统能知道是哪位用户借走了伞。其次,若用户超过7天未予归还,则其缴纳的39元押金将被扣除。

随着共享经济的普及,小小的摩伞,传递的是便利,考验的不仅是信用,更体现了一个城市的人文品质。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杨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