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 共讲“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为什么要劳动?为什么劳动是幸福的?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劳动观念?……

今天(4月30日),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的教学观摩活动,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长宁区教育学院的季晓军、进才中学南校的亓大江、复兴高级中学的张尚达、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闫方洁等四位思政课教师,以劳动教育为切入点,分别进行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授课展示,共学共研共讲“新思想”。

主题教学观摩活动由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市师资培训中心、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承办。

该活动系上海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出的“美好生活”系列思政课品牌活动。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 “首批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区教育局思政课建设共建”的 签约。

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

四位老师以庆祝第129个国际劳动节为契机,集中教授阐释“新思想”里的“劳动观”,为各学段学生烹调出一道“劳动教育”大餐。

季老师以“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话题切入,从小学生可感可行的生活常识出发,并借助视频,以感性、直观的方式进行劳动教育启蒙,给小学生讲清楚了“人人都要劳动”的道理。

亓老师侧重深化中学生对“崇尚劳动”的理解,借助小组讨论释疑解惑,引导中学生加深对新时代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理念的认同,增进学生对“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础”的认识,进而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观念。

张老师借助社会热点,启发高中生在思辨中,水到渠成地得出“劳动实现人生价值”这一道理,进一步讲明白了个人劳动创造与国家、社会的紧密关系。

闫老师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出发,结合党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解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讲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明晰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的家国责任。

四位教师的精彩授课,引发了在场教师的共鸣。

“此次活动,与其说是一次观摩学习,更不如说是一次集体备课,让我们看到了中小学同行在思政课上讲什么、怎么讲,虽然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理论解读方面积累相对较厚,但是在教学方法、课堂气氛上仍要多向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学习取经。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把思政课上好,让新思想入耳入脑入心!”来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周赟老师对此感触颇深。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建新表示,“劳动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思政课教师是校园中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力量。在这方面,华东师范大学马院作为全国重点马院,具有一定优势,应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探索实践上主动担当。”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高国希教授认为,上海在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抓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成长规律是关键,好比交响乐中有不停的主题重复,但在处理上会有不同,节奏有时候会放缓、有时候会激昂,但是听着不会有重复的感觉,反而会让听众觉得是新的享受提升,这就是思政课应该达到的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

“上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贯穿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念,注重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接受特点和认知规律,把价值引领巧妙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生活的温度,”国家教材委委员兼大中小德育一体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韩震教授认为,这不仅是上海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一次重要实践,也是上海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深入推进劳动教育的一项有益举措。

搭建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培育平台

活动现场,本市六所高校示范马院与六个区教育局就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 推进“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进中小学、举办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课教学论坛、开展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主题学习实践活动等方面达成协议,为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培育机制搭建了新平台。

据悉,上海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尤其是思政课程一体化的探索由来已久。

2005年,上海就制定出台了贯穿大中小各学段的“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生命教育指导纲要”。2010年,上海承担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实践探索。

2014年,将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作为上海教改综合试验的重要内容,又在全国率先提出学科德育和课程思政理念。

市教卫工作党委虞丽娟书记指出,经过多年探索,上海已初步构建了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框架格局,小学阶段以促进道德启蒙为重点,初中阶段以养成道德认知为重点,高中阶段以培养责任使命为重点,大学阶段以提升和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初步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教育阶段课程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整体衔接的德育内容教育序列,探索形成的“学科德育”和“课程思政”经验成效在全国陆续推广。

下一步,要把实施教育部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作为有力抓手,着力构建“三圈、三全、十育人”思政工作体系,并通过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自上而下由高校延伸至基础教育各学段,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全面覆盖大中小学。

同时,重点在做优跨学段有机衔接的德育目标体系、做强学科德育和课程思政、做实思政教育社会资源的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做专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四个方面下功夫,夯实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根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于漪老师勉励思政课老师们要不断提升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在思政课堂上加强劳动教育的针对性,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元素,把“教书育人”切实装到心里,在向学生心田撒播知识种子的同时,撒播做人做事的道理,为每个学生树立民族精神之根,铸就爱国主义之魂,引导每一位学生用辛勤的劳动、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据了解,上海正在制定加强大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以及配套的教育指导纲要,重点突出劳动教育时代性特征,坚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并重、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劳动教育贯穿德智体美诸育的原则,分学段细化学校教育、社会实践、家务劳动等各环节的劳动教育内涵,系统化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的协同机制,丰富劳动实践资源供给,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使劳动教育落细落小落实,发挥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作用。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斌忠 焦苇